当前位置:小说坊>玄幻魔法>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> 第三千零九十四章巨大分歧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三千零九十四章巨大分歧(2 / 3)

因为周朝取代殷商之后,其实地位挺尴尬的,殷商遗民还有很多,不同的部族也是虎视眈眈。当时周是和其他部族联合一起攻击殷商,结果商纣王死了,但殷商势力却依旧很强大。如何在敌人和盟友之间做大做强,是周人需要面对的问题。

到底如何把大家都变成周人?这就是周朝统治者必须回答的。周文王写了《易经》,周公做了周礼。

易就是变化,就是强调华夏和蛮夷之间的变化。而周礼就是变化的标准,遵守周礼就是华夏,不遵守就是蛮夷。

周礼从衣服、祭祀、婚丧嫁娶等等行为进行规定。敌人如果遵守,敌人就是周人。盟友如果遵守,盟友也是周人。蛮夷如果遵守,蛮夷也是周人。

这点有些像宗教,但宗教需要信神,然后遵守戒律。而周礼并不需要相信什么神,只需要遵守礼制就行。

中原从这里开始,行为就成为了区分我们和他们的主要方法。《易经》的思想基本没有变化过,但周礼这套行为标准是一直在改变的。

孔子提出克己复礼,就说明在他的时代,周礼已经不行了。但孔子虽然强调行为的标准,但并没有提出一个新的标准取代周礼,只是呼吁大家恢复周礼,那肯定是不行的。

到了孟子的时代,提出了法先王的标准,也就是说周礼是不行了,大家应该向上古圣贤学习,以圣贤的行为作为新的标准。

荀子提出了重新制定礼仪,用君子来提出新的礼仪。可惜想要找到一个天下人都信服的君子,实在太难了。

法家提出了以法律为标准,君子重制礼制根本不靠谱,还是靠国家法律吧。

墨家提出了非爱兼攻等等一套空想标准,理想很好,实践很难。

道家表示既然人定的标准都不行,那就道法自然吧,尽可能地减少人为的痕迹,以自然作为标准,向自然学习。

之后的朝代更迭,易经的思想一致没有改变,但华夏的标准一直都是变化的。大家都在努力让自己的势力能容纳更多的人口,所以行为标准一直在更新。从法先王到最后的推动生产力的三千年里,中原一直认为敌人、盟友、蛮夷都是人,但只有行为上符合中原的标准,那才是自己人。

而现在自己人的行为标准就是推动生产力造福百姓。至于推动生产力的人愿不愿意和中原合作,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。

小小的日都岛,就是岛国的缩影。在这个土地有限、资源有限的空间内,他们到底应该如何才能完成资源的分配,如何才能确保自己分配者的地位?如何区分自己和别人?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