敬业县,前来拜访叔孙通。
叔孙通接见了此人,一边与他用着早食说着话。
娄敬问道:“潼关县有一些孩子想要入敬业县读书,先前说过一个孩子一年十斗粮食,如今怎么需要十五斗?”
叔孙通叹道:“去年,渭南各县的粮食丰收了?”
娄敬道:“自然是。”
“既然丰收了,就要加粮食。”
“十五斗粮食太昂贵,此事就算放在公子扶苏面前,老夫也有理。”
叔孙通喝着一碗黍米粥,道:“你可以让孩子不来老夫这里授课,你完全可以自己教。”
娄敬迟疑道:“你是齐鲁博士,我娄敬算不得什么,人们只知叔孙通,不知我娄敬……”
言至此处,他又道:“可我知道,你很少会亲自教孩子。”
叔孙通扯了扯嘴角,敬业县的孩子太多了,目前有三百余人,这么多孩子都要他一个人教,他要累死。
叔孙通接着道:“十五斗粮食,少一斗就没得商量。”
见娄敬气愤地离开,叔孙通摇头不语。
这一幕正好被章邯撞见,教书的事章邯从来不会过问叔孙通,与叔孙通讨价还价的人多了去了,不缺娄敬一个。
有时章邯也很理解叔孙通,章邯不善教书,但知管人与生产,凡事有了通融就没了规矩,没了规矩就抓不住生产。
临近农时,叔孙通与章邯离开了敬业县,一路来到了华阴县。
现在的华阴县各家几乎都有苗圃,他们将土铺在架子上,架子上就种着一层层的葱,这就是司马欣的办法,不占用田地的同时,将葱种出来的两全之法。
他甚至还种了不少蒜与豆芽,这都是华阴县的财富。
华阴县的人常常会守着村口,不让人随意进入。
今天,叔孙通与章邯来了,司马欣亲自来迎接,他行礼道:“见过郡守,郡丞。”
三人走入县衙内交谈着,说完了县内治理之事,就说起了如今的咸阳。
咸阳发生的事早就传遍了关中各县,以及李斯向始皇帝进谏封禅泰山,此事引得众多齐鲁博士不满。
甚至还有一队齐鲁博士被送去了上郡,却在半路逃了,而被军法处置。
章邯道:“军中之事向来如此,一个逃了不管,就会有第二个逃,第三个……换作末将,不论他们逃得有多远,都要将他们抓回来,在全军面前军法处置,方能让军心不乱,否则如何治军?如何戍守边疆。”
司马欣看向叔孙通。
叔孙通也是沉默不言。
见此人似乎不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