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说坊>综合其他>回到大明当崇祯> 第十五章 节流不如开源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十五章 节流不如开源(2 / 3)

相比百官,反倒是宦官更明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,太监首富王之心捐了一万两,其余太监捐款也大多在千两以上。

看到这样的情况,崇祯又急又怒,不得己他想出了一个办法,自己的岳父周奎是个富豪,崇祯想让其带头捐献十万两,好让其他大臣效仿。

但周奎却一毛不拔,反倒找到自己的女儿哭穷,周皇后深明大义拿出五千两给周奎,周奎反手就截留了两千两,只捐了三千两。

堂堂一朝国丈都如此敷衍,大臣们自然乐得有样学样,有些大臣为了显示自己清贫,甚至在家门口拿出锅碗瓢盆来卖,以示自己砸锅卖铁捐赴国难的决心。

最后零零散散筹集十几万两,崇祯彻底绝望了,身为皇帝的他已经低声下气的乞求百官募捐救国,百官依然不肯多拿出一些救国,不久李自成攻陷北京,崇祯自杀,大明覆亡,那些守财奴们也被李自成一一抄家。

想到这里,朱由检不由咬牙切齿,恨不能现在就掌握军权,效仿李自成,将文武百官全部抄家。

但理智阻止了朱由检,他虽然在后世一直在底层混迹,但也听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,若是由着自己的性子乱来,说不定他还不如历史上崇祯撑得久呢。

内帑大约有二百五十万两,国库五十万两,加起来就有三百万两,这笔银子看起来非常多,但如今大明内忧外患,还是不够花销的。

看来自己还得精打细算,把银子花在刀刃上。不过节流是节省不出多少银子来的,关键还得是开源。

想到开源朱由检第一时间便想到了海贸,在后世印象中大明是实行禁海政策的,但是朱由检穿越回来却发现印象有误,大明在隆庆时期便已经开了海。

可惜隆庆开海的步子迈得太小了,海上贸易只是开了一条小小的缝隙,只有福建海澄的月港被作为唯一的开放“特区”。

沿海所有对外贸易的商船,都必须到这里办理繁琐的手续,并从这里装货出港、入港验货;所有船只都必须申领“船由”、“商引”,才能出海。

这一制度发展至今,甚至对出海船只的建造和运营实行总量控制,东西二洋各限船四十四只,严禁彼此间越境贩贸,出海后逾期未归者,即使证件齐全,仍坐以通倭罪。

是以虽然大明已经算是开海了,但市舶司每年的进项也不过是二十万两而已,和江南大海商的收入相比,只是九牛一毛。

大明其实不是没有钱,西班牙从美洲开挖的银子三分之一流向了大明,但这些银子大都被海商们挣了,然后他们又把银子藏在地窖里,并未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