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该是没有问题的。
再者,杨天风也为军队制定了详而又详的规章制度、纪律条例,希望用此来约束官兵。依他的后世思维,人治没有法治健全,也很容易出问题。只要公平、公正,他还是相信大多数人不管是何派系,终会融入三纵,为抗战救国而卖力的。
“这份文件我收着,以后呢,再列类似的名单,后面就不要标注出身何部了。”杨天风简单看过,点了点头,对梁末青说道:“三纵刚刚成形,我不希望有什么派系。即便有,我也不希望影响部队的战斗力。纪律要严明,功过赏惩也一定要公平,这是维系官兵团结的关键。”
“我明白了。”梁末青沉吟了一下,说道:“关于我军的发展方向,长官对属下的建议一直未有明确答复,部队的调派布置也未确定。”
杨天风轻轻颌首,思考了一会儿,缓缓说道:“豫东的情况很复杂,既有鬼子的骑兵旅团,还有各家抗日武装,张岚峰这个大汉奸也成了气候,东进似乎很难。西边呢,是萧县……”
抗战八年,除去那些或公开投敌或暗地求荣的大小汉奸,仅伪军就有一百多万,几乎与侵华日军等量。在这个助纣为虐的庞大群体中,张岚峰绝对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“人物”。
作为豫东最大的伪军头目,他既公开叛国投敌,又对重庆国民党人“关爱”有加,同时还尽可能地避免与国*军抗日武装发生冲突,其行径虽令国人咬牙切齿,却也没有妨碍他游刃有余地周旋在各方之间。
一九三八年九月,张岚峰投靠日本人,在商丘设立了日军华北派遣军总部“豫东招抚使公署”。至一九三九年一月,共集结一万八千余人,受编为“豫皖剿*****”,张兼任军长。
对张岚峰,杨天风是鄙视、厌恶,且并未视其为大敌,却也惊讶其招兵买马的扩充速度。但有了这一万八千余人的伪军部队,对于驻扎于商丘朱集的日军第四骑兵旅团却是很大的助力。
伪军的战斗力不行,但守城驻扎还是可以的。这无形之中就解放出了第四旅团的手脚,加上骑兵的机动性,杨天风是深为忌惮。
虽然破路对于日本鬼子的机动性有了很大的遏制,但那是指机械化部队。骑兵嘛,似乎影响不大。因为破路也是有一定规格,要让老百姓能走,甚至能赶着窄距小车奔驰。
而西边的萧县呢,因为有宫山大队这个相对独立的武装,杨天风也不好悍然进入。毕竟宫山大队还是很友好的,在反扫荡中也表现不错,拖延了萧县敌人的时间,使三纵和六十一团能够集中兵力、联手取胜。获胜之后,杨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