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说坊>综合其他>抗战惊雷>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东进,六零迫击炮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百五十五章 东进,六零迫击炮(3 / 4)

军因为作战理论的不同,在抗战期间制造并装备的迫击炮数量并不多,主要是依靠山炮、步兵炮,更近距离的话就是掷弹筒。

三纵装备的榴弹发射器在目前是可以压制住使用大正十年掷弹筒(射程不到二百米)的日军的,但杨天风知道日军还有一种掷弹筒――八九式掷弹筒。这种掷弹筒的最大射程达到七百米,有效射程五百米。在射程上,榴弹发射器就要逊上一筹了。

而在当时,国*军和八路军都开始仿造掷弹筒,以对付日军,国*军就仿造了四万个以上。但杨天风一贯的理念不是仿制,而是力争超越。况且,掷弹筒并不是一种先进武器,对军队的弊大于利,将其淘汰是必然趋势。

按照兵工厂的技术生产水平,杨天风亲自设计并改进了六零迫击炮的制造工艺,可谓是因陋就简,广泛吸取了前人的经验,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制造。钢板卷焊制造身管,脚架除缓冲器的弹簧外,其余零件均用铝材制成。整个迫击炮的强度虽有所下降,但重量也因此而减轻。

作为连一级的支援火炮,它可以跟随步兵排作战,随时给予一线步兵提供火力支持。杨天风依据敌情变化,首先投入装备的便是东线部队。每连标准装备为四门,每个排就有一到两门,最大射程一千二百米,迫击炮炮弹重近两公斤,装药一百二十克,杀伤半径十几米,射程和杀伤力完胜日军掷弹筒。

而且,60迫击炮相比掷弹筒最大的优势,在于有瞄准设备,又有稳定的炮架,所以是一个相当稳定的炮击平台,炮击精度是很高的。而掷弹筒则主要通过射手的经验概率炮击,无法有效测算瞄准。

除了装备部队外,杨天风还给了孙桐萱的第三集团军和廖磊的二十三集团军各十门。而对刚刚调来的暂编骑一师,则比较慷慨,一下子就给了骑一师二十门60迫击炮,三十挺捷克造,三百枝霰*弹枪。

需要决定价值,骑一师可是离鹿邑最近的友军,还是一支很勇猛的部队,可以大大减轻三纵西线的压力。

而东面敌人的扫荡已经迫在眉睫,兵员、物资向萧县、宿城集中,南北两路钳形攻势的意图是越来越明显。

“宿城已经陆续集中了灵璧、泗县、固镇等地的日伪军三千余人,还有蚌埠的一个炮兵中队。”

“萧县则集中了萧铜等县,以及徐州的日伪军,合计四千余人,还有一个机甲中队。”

“经过宿城、开封、安庆的袭攻作战,日军驻守萧县和宿城这两个要点的兵力不会少于两个中队,加上伪军,或有千人。这样的话,扫荡的敌人合计便会有六千余人…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