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说坊>综合其他>抗战惊雷> 第二百五十二章 内政繁杂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二百五十二章 内政繁杂(2 / 3)

鱼、养鸭,能减少一点负担就减少一点。”

“明白了。”宗辉点了点头,略过这个报告材料,又说到了根据地的经济贸易。

抗日战争并非简单的军事战,而是中华民族的一次总体战。除了军队、武器、战略战术上的较量,经济上的较量也左右着战争最终的走向。

统一财政、减租减息、自力更生促进生产……抗战时期,抗日根据地里实行的一系列经济举措与战争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。烽火连天、短枪长炮的背后,其实暗藏着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。

而一支军队如果没有财政收入是不行的,光靠打仗缴收上来的物品支撑也是走不长的。

专员公署废除了很多的苛捐杂税,实行新的税收政策,增设了商业税和扩大货物税的征收范围,税收制度愈来愈完善,比如农业累进税征收就比以前更科学完善,货物税的制定也一次比一次有所进步。

“发行商品流通券的准备工作已经接近完成,预计将于年底开始发行。”宗辉停顿了一下,又补充道:“如果形势的恶化超出限度,也可以提前发行,只是有些仓促。”

整个抗战期间,日本的印钞机一直没有停止,所伪造生产的中国货币,超过四十多亿元。此外,日军还利用伪政权银行量印制假钞。这些假钞连同日军的经济封锁一起,扼杀着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斗争。

而当时的国民政府难以做到财政平衡,为对冲赤字,中央银行又加大法币发行,其蕴含的内生通货膨胀不可避免。

同时,由于沦陷区法币被大量拒用,价值较低,国统区和沦陷区以法币计算的物价不同,套利机会就此产生。将沦陷区的法币运往国统区购买物资,倒买倒卖,可获取暴利。走私导致国统区物资更为匮乏,进一步推高了通货膨胀水平。

为了尽量控制根据地的通货膨胀,使用内部货币便是一个办法。但这对于国府是不能接受的,所以,杨天风采取了另外一种迂回策略――发行流通券,通过代替货币的流通券来抵挡经济侵略,避免物资外流。

“既然经济状况还在我们的承受范围,那就尽量不要过于仓促。”杨天风想了想,无奈地叹了口气,“尽量把流通券印得好一些,能用得时间长一些。否则,为防鬼子伪造,就只能不断重新印制新版的,让伪券印制跟不上真券的更新、印制速度。这是土办法,用起来也比较麻烦啊!”

宗辉结束了工作汇报,告辞而退。杨天风则陷入了长长的思索。

战争不是单纯的武器较量,如果在这场抗日战争中,根据地没有经济基础的保障,很难说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