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说坊>综合其他>抗战惊雷> 第二百六十四章 首战告捷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二百六十四章 首战告捷(3 / 4)

事行动。

军事主官身在何处,指挥部在哪里,这在军事上也是判断对手行动方向的一个依据。宫本或许也有这样的判断,才比较放心地去徐州参加军事会议。

而且,萧县的地理位置也让鬼子有掉以轻心的因素。萧县紧靠徐州,素有“徐州后花园”之称,县城距徐州只有十五公里。

十五公里啊,三十里地。别说汽车了,就是步行,又能花多长时间?

因此,对于敌人会对萧县展开猛烈进攻,鬼子是缺乏心理准备的。能够就近快速增援的徐州,又有三千多鬼子驻扎萧县,公路、铁路在延伸,据点在设立,萧县本地的抗日武装已经被完全压制,或降或避,全部荡平只是时间的问题。

在鬼子看来,萧县的防卫和戒备范围已经扩展出去,外围稳固,县城的兵力就不必留那么多。所以,县城只有七百多鬼子,剩的两千多则全布置在了公路、铁路沿线。

其中,又以充当向西推进的前锋的兵力最多,陇海铁路、萧永公路的西端,各有将近一个大队的兵力。而铁路、公路沿线的据点,则多是班排级的兵力守卫。重要的据点,也不超过一个中队。

对鬼子这种布置可以做个形象的比喻,那就是“铜头铁尾豆腐腰”。尽管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,鬼子统治区内部的兵力是空虚的,但在敌我之间的边沿地带的兵力和防卫还是比较强大和严密的。

当敌人兵力多,对我加紧“蚕食”和紧缩时,这一地带就会向根据地内移动;当敌人兵力减少,我军力量增强,将敌人往外挤压时,这一地带就会向敌占区移动。

作为抗日军民的前沿阵地,边沿游击区坚持得好,根据地就会巩固和扩大;否则,根据地就会遭到敌人的“蚕食”和摧残。而且,边沿游击区还是根据地外围的扩张线,是实行“翻边战术”的跳板、通道和桥梁。

所以,在宫本加紧在萧县的扫荡进剿、分化瓦解等行动,并使宫山大队的处境陷入不利的境地,边沿游击区不断向根据地退缩的情况下,杨天风发动反攻作战,时机可以说是掌握得很好。

正象杨天风在《游击攻略》中所写:当敌人准备进攻根据地的兵力很强大,而我们无法正面阻止时,为了迫使其回兵,我军就攻打敌军的侧后方向,把战斗推进到敌占区,甚至是敌人的心脏,从而使我们更有效地对付敌人的蚕食和扫荡,同时扩大了根据地。

纵深穿插,大范围迂回,不仅切断鬼子伸向根据地的触须魔爪,还要把隔离开的鬼子当作孤军深入,予以歼灭性的打击,并力争把边沿游击区重新推回到县城周边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