库厉害,但是里面的钱绝对不少。
自古以来,中原推崇的都是重农抑商,士农工商商为末,但是不可否认,商人赚钱的本事无人能及,有本事挣大钱的商贾不会甘居末流,就算商人地位低,天底下也还有皇商这种地位一点也不低的商人。
胤祈开始上进,胤禟胤俄他们也不能闲着,尤其是胤禟,那么多兄弟中就除了这一个会赚钱的好苗子,不把人放出去吸金简直是暴殄天物。
当今天下有八大皇商,是顺治爷当年赐下的名号,全是山西商人,各个都是狠角色。
太子爷有些理解为什么有人喜欢抄家了,所有挣钱的法子都没有抄家来的快,不过抄家抄的最开心的应该不是他们家老四,而是抄了和珅家的嘉庆皇帝。
先放出去贪官敛财,再把贪官杀了抄家充公,这注意简直绝了。
太子殿下疯狂心动,但是也仅仅只是心动,丝毫不敢付诸行动,抄家的时候很爽,但是把贪官放出去,苦的可是被贪官搜刮欺辱的百姓。
那法子有伤天和,还是把精力放在振兴经济上为好。
山西商人能走到今天这个高度,其实和山西的地理位置关系很大,北边是草原,南边是中原,这种交界的地方最容易出现物品交换,那地方商业发达很正常。
早在春秋战国,三晋的百姓就很重视经商,三晋和秦国接壤,秦国苦寒,在当时的中原各国眼中和蛮夷无甚区别,但是和他们交易又比真正的蛮夷安全,怎么说也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,和戎狄等部落比起来,秦人好歹算得上是自己人。
两宋时朝廷积贫积弱,又丢了养马的马场,打仗离不得马,只能想办法从别的地方买,山西地理位置好,又是边陲重地,早几百年就有和外族交易的榷场,草原和中原的贸易往来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。
有位伟人说过,资本家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,就会铤而走险;有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,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;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,他就敢犯下任何罪行,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。【1】
这些商人也一样,宋辽西夏的关系不稳定,战战和和没个准头,关系好的时候就开榷场互市,关系不好的时候就关了,商人不会眼睁睁看着到嘴的鸭子飞了,朝廷开设的合法榷场不能用,大不了就偷偷的买卖。
嗯,俗称走私。
商人要赚钱,朝廷也要赚钱,只要他们做的不过分,很多时候朝廷对这种情况都是睁只眼闭只眼,甚至还会官商合作各取所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