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宋沛年的窗子前,透过小缝看过去,映入眼帘的就是兄弟二人一同坐在书桌前,大的那个在奋笔疾书,小的那个在一张纸上涂涂画画。
两人中间还烧着一盆炭火,照的七郎的小脸红彤彤的。
七郎身上还穿着不合身的棉马甲,怀里还抱着一个汤婆子。
吴翠花瞬间没了气焰,放轻脚步声,默默走了。
等到第二天的饭桌上,又有一盘蒸腊肉。
这次吴翠花率先就给宋沛年夹了两筷子,哪想到此举不仅引起了黄有慧的警觉,还引起了宋老太的不满。
宋老太意见可大了,一般第一筷子的菜是她夹给她大孙的,咋吴翠花手这么快!将她的活给抢了!
吃的乐呵的吴翠花全然没有看见一旁两个女人的脸色,自己吃的乐呵,同时还抢了宋老太的台词,“大郎,你多吃点儿。”
宋老太眼睛都要翻出褶子了,吴翠花还是没有注意到。
算了,白眼翻给瞎子看。
新年来临,又过去。
转眼就来到了二月,宋沛年马上也要县试了,宋家一家子所有的大小事全都在给宋沛年县试让路。
宋老太天天坐在院子里,只要五郎几个孩子在家里大吼大叫,宋老太心情好的时候会给几个铜板让他们出去买糖吃,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给他们的童年来一次深刻的记忆。
一向最爱逗两嘴的黄有慧和吴翠花也消停了,每天不再打嘴仗了,有时候实在忍不住想要来上两句,也是出了院子走到巷子口才开始切磋。
切磋完之后,皆都长舒一口气,脏话吐出来,心里干净多了,呼出来的气都是新鲜的。
还有宋沛年的故事也停了,全力赴考。
虽然没有新故事出来,但是宋沛年每日收到的银子可不少,一是那些故事从京城开始传播,红遍了下面大大小小的府州。
二是不少故事被改编成了戏剧,京城里一大半的戏班子几乎天天都在演,几乎每场都是观众爆满的程度。
之前为了气人所出的霸道文学什么的,果然将一部分酸腐气了个好歹,纷纷写信到书局骂他,可是宋沛年不接茬,拒收,那些酸腐再次被气到,甚至他听说还有一个当场被气晕的。
罪过,真是罪过。
不过虽然骂的人多,但是那些故事实在是受欢迎,几乎都到了人手一本的程度了,有时候走在大街上都可以听到有人在讨论故事的情节。
书局老板来宋家送银子的时候还给宋沛年带了一个消息,那就是真有女郎休夫,官老爷还允了的。
那女郎双八年华嫁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