忽悠来忽悠去的,一直说开厂开厂的,可是啥厂一个字儿都没说,可不气人嘛。
宋沛年笑而不语,而是将宋四叔一开始准备好的木板给立好,拍了拍木板,“钱婶子,你的问题,我一会儿回答你,现在我要问各位叔叔婶婶们几个问题。”
“问我们?”
“是的。”宋沛年点头应是,又开口道,“大家有没有发现去年的毛巾六块钱一条,今年的毛巾四块钱就可以买到,去年的漱口杯三块,今年只要两块...”
宋沛年一连举了好几个这样的例子,村民们听得一头雾水,这和办厂有啥关系?
虽然都很疑惑,不过都还是老老实实点头,表示宋沛年说的对,的的确确好多东西,他们乡下都降价了。
宋沛年接话道,“那就表示,市场上的供需关系达到了平衡,有些东西更是供大于需,所以才导致了降价。”
怕大家听不懂,宋沛年又解释道,“也就是说,钱婶子你家的鸡蛋一直都是卖五毛钱一个,但是有一天周围的好几个婶子也开始卖鸡蛋了,卖鸡蛋的人多,买鸡蛋的人就多了选择。”
“不过呢,买鸡蛋的人一直都是这么多,那就注定了卖鸡蛋的人一定会有卖不出去的鸡蛋,这个时候你想快点儿将鸡蛋卖出去给你小孙子买糖吃,四毛钱一个你是不是也愿意卖了?”
钱婶子听到宋沛年这么说,忍不住点头,好像是这个理儿。
这个时候宋沛年又问钱婶子旁边的周大爷,“周大爷,按照上述我说的,钱婶子的鸡蛋卖四毛一个了,你还会不会提着你家的鸡蛋去卖?”
周大爷听到宋沛年的提问,条件反射就要摇头。
四毛钱一个,粮食都赚不回来呢。
宋沛年又问,“可是你家鸡蛋不卖就会烂,吃又吃不完,送又舍不得,你会咋办?”
周大爷皱眉想了又想,“俺做茶叶蛋下酒吃。”
宋沛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