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恩霍尔姆岛外海试航时,主机输出功率曾经达到了28190马力。全舰共有12台舒尔茨-桑尼克罗夫特燃煤锅炉,布置在舰体中部的3个锅炉舱里,每台锅炉的蒸汽压力约公斤/厘米2。到1915年,德国海军改为使用油煤混烧,也对拿sāo级的锅炉进行了改装,取消4台燃煤锅炉,改装6台燃油锅炉。拿sāo级的最高航速为19节,试航时曾达到节(较“无畏”号低2节)。舰上另外安装4台aeg和西门子柴油发电机,输出功率2800千瓦,用于舰内照明和电力驱动。
拿sāo级的载煤量为950吨,最多载煤量可达2,700吨,此外还可以装载200吨重油,用于喷洒在锅炉内助燃。该级舰续航能力为10节时9400海里(煤舱满载的情况下),16节时4,700海里,而以19节的高速连续航行的情况下,续航能力只有2800海里(低速状态与“无畏”号相差无几,高速时缩短2000海里左右)。
由于往复式蒸汽机在构造上不可克服的缺点,该级舰在以19节的最高速度行驶时,活塞和杠杆的连续往复运动将导致舰体发生剧烈颤动,势必影响火炮的瞄准/shè击jing度。德国海军虽然早就发现了这个缺点,但由于“无畏”号的突然出现和ri耳曼民族一贯小心谨慎的保守xing格,直到设计下一批赫尔格兰级战列舰时才决心换装蒸汽轮机。
与稍后竣工的ri本河内级战列舰一样,拿sāo级安装了6座双联炮塔,艏艉各1座,两舷各安排2座。炮塔编号以舰艏为a炮塔(德文称为“安东”,anton),然后按照顺时针方向,右舷自前向后是b、c炮塔(“布鲁诺”,bruno和“恺撒”,caesar),舰艉是d炮塔(多拉,dora),左舷自后向前是e、f炮塔(埃米尔,emil和腓特烈,friedrich)。这种六边形的炮塔布置可谓别具一格,但它给拿sāo级带来的后果是灾难xing的――在有限的甲板面积上要安排下6座炮塔,所以不得不加宽舰体,而舷侧炮塔的重量导致军舰在航行时左右摇摆幅度过大,“拿sāo”号在试航中就差点因风浪导致的横摇加剧而倾覆。另外,这种布置方式只能保证在每侧船舷方向同时有8门主炮shè击,与“无畏”号没有区别,但主炮数量却比“无畏”号多出2门;在追击和撤退时,前后也只能有6门主炮同时开火,与“无畏”号相比依然无任何优势。所以这种主炮布置方式遭到多方诟病,被讥笑为“无用的蛇足”。
当时战舰的对海搜索主要依靠目视和光学仪器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