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说坊>综合其他>买活> 买活第501节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买活第501节(8 / 11)

是等着这个金龟婿,活生生等了三四年呢?要不是六姐发了这篇文章,还不知道要等多久,大采风使才肯开个金口,许下成亲呢。”

大凡人们谈到张宗子,总不自觉有些含酸带醋的味道,大概是因为他身上的确有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,在他来说却是天然拥有,旁人都羡慕不来的。就说这样的亲事,对他来说,已经是称心至极了——婚后不论是一个孩子还是两个孩子,休完产假之后,六姐一句话交办下来,他总不会没有活计的,就是休产假期间,在羊城港住着,难道就不许他私下写些什么话本、报道,过上一段时日,再从容抛出来,又成为自己的一番功绩?

夫妻感情要好,产假结束之后,把奶一断,孩子张家自然多得是人帮着带,他们再去天南海北的出差,若是感情普通,从此妻子就留在羊城港育儿敬老,也没有什么问题。

别看这姑娘出身平凡普通,可要找到如此合适的职业、籍贯、人品、性格,却也不容易,张家人丁繁茂,人脉也广,这门亲事怕不就是他们遍寻人脉,物色出的所谓‘最优解’了,尤其最不容易的一点,就是刚才一人所说的——各方面都好似比量着六姐提出的标准来的!

一强一弱的搭配,都参与社会劳动,适当的婚龄(虽然男方严重超龄了),合适的婚书、婚礼,合适的住所(或者太豪奢了一点)……张宗子的这篇人物传记,是假借他多次出差有感,总结了各地幸福感最强的普通人家,这样一个角度来发表的。

原文说的是‘各地的百姓,在银钱上紧张,为生活奔波的,固然难免有些心事和苦楚,但豪商巨富,也有自己的压力,日益复杂的贸易环境,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,根据本人的观察,在各个州县之中,为自己的生活而满足的家庭,似乎都有一些共同点……’

这篇文章刊发之后,在社会上并未引发太大的反响,不过也的确引起了大众的议论和赞成:对百姓来说,这是采风使的一次社会观察,得到的结论,也并不标新立异,是能让他们赞成的。

一个家庭,如果夫妇都出门工作,不管是在村里还是在州县中,经济总不会是特别大的问题,倘若孩子生了一个或者两个,那带孩子也是能带得过来的,比较的轻松——当然了,这种轻松是不是偷懒,大家对此的态度不一,很多人心里也还是存着‘多子多福’的想法,不过,孩子少,在孩子小的时候比较轻松,这个道理人人都认同。

婚书写得比较平等,大家万事商量着来,婚礼办得简朴,婚后努努力,在沿海能住上水泥房子,在内陆的州县,争取是住上木板房,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