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建水泥房存钱……这都是很中庸的观念,就算和一些人的倾向不一致,也不能不承认,这种选择是调和的,不易引发冲突的。
这样,民间反对的声浪并不大,不过暂时也就只此而已了,反而是在消息极灵通的上层,激起了很大的反响,大家都从各个渠道收到了消息,知道这篇文章背后的意义:这是六姐出手,给画的一个模子,这个模子终于是出来了!
有了模子,该怎么做呢?对于这个级别的人物来说,答案是显然的,那就是立刻对照着这个模子去生活,就算不能百分百符合,也要估量自己和标尺的偏差。
就譬如说张宗子,他立刻就成婚了,而且找了个非常标准的对象,这样,他和标尺的偏离就不算是太大的——别看大家嘴上说酸话,但心底谁能不羡慕?不是羡慕他找了个极好的妻子,而是羡慕他拥有了这种符合标尺的安全感与优越感!
“毕竟是有好亲,这是他命好,我等命苦的人,还不是得自己为自己张罗?”
接二连三,来张天如这里报信的朋友们,你一言我一语,酸涩之余,也是逐渐形成了共识:这些人中没成婚的,也把自己的亲事先放到一边,全心全意为张天如来搜罗一个符合标杆的妻子。
毕竟,张天如虽然比张宗子小好几岁,如今才三十出头,但距离27岁这个标杆也有数年了,可不能再拖延。他和亲族之间,也早已反目成仇,张家人惴惴不安,合族迁居京城,连老家都不敢待了,就是害怕张天如调头来割他们的脑袋。指望张天如的亲眷做媒,这是不可能的,可不就只能由朋友出面奔走,为他张罗着相亲了?
“天如兄,你是我们一帮人的颜面,我们这些无名小卒,如何生活,其实无关紧要,也不会有旁人来留意,你却耽搁不得!”
这些陆续前来张宅,搞得这里临时开了个清谈会的朋友们,几句话之后,无不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:全是劝婚催婚来的。也不管张天如本人怎么心不在焉,都是苦口婆心,从各个方面掰开揉碎了劝说。
更有人异想天开,认为张天如迟迟不婚,是受了市面上一些新式话本的蛊惑,在寻找令人心动不已的命定良人,把爱情当做婚姻的必须前提,竟苦心规劝道,“天如,你可不要被那些歪书移了性情,去追寻什么情钟之人,这东西虚无缥缈,过日子看的还是各取所需,如此方能稳定!说句蠡测狂言,能和性灵投合的,志向才情焉能在小?”
“你们两个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,这日子也就长久不了,若你谈了个女吏目,理想叫她去南洋支援,外调高升,谁知道几年回来?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