觉一股暖意,脸上皱纹都展开了,说道:“哟,这玩意儿,还真热乎哩。”
周围人见状,纷纷围过来,贺家木匠铺这一年出了不少新品,好用实惠,攒下了不少好口碑。
贺渊趁热打铁,眉飞色舞介绍:“各位叔伯婶子,家里老人怕冷,有了烘笼暖身,腿脚都不酸痛嘞。”
贺渊又转向一位年轻书生:“公子,我也是读书人,每每读书到深夜,手脚冰凉怎能专心?来,你先试试,好用你在买,不好用不收钱哩。”
书生好奇把手搭在烘笼上,再抬眼时,眼中已有意动:“此等好物,价钱多少。”
贺渊笑着回答:“不贵,不贵,我家东西,向来价钱公道,137文钱就能带回家,这烘笼方便携带,走哪带哪,暖上半日都没问题哩。”
人群中有人嘟囔:“这价钱可不低呀,贵了,老板能不能便宜点啊。”
“是啊,便宜点咱就多买几个。”
贺渊面露难色:“这竹蔑采自深山老竹,韧性好,又经过巧匠精心编制,坚固耐用,买一个能用好几年。”
“下面的陶钵更是来自陈记陶窑,就卖米的那个陈记,大牌子,品质好,价格已是薄利,各位乡亲们,我这实在没法再降啊。”
一位老者说道:“若能用上好几年,算一算,倒也划算。”
妇人走上前,伸手摸烘笼,喜道:“这哪贵呀?汤婆子都要180文哩,贺家的物件向来实惠,质量又不差,我七年前买的推车,现在还能用哩。”说的也是,唉,这大冬天的,买一个少挨冻,也算值了,小伙子给我来一个。”
“我也买一个,我家老头子,老寒腿一到冬季就发疼。”
于清赶忙招呼:“外面冷,大家伙儿进铺里看看吧。”
众人陆续走进铺子,于清也在铺里热情接待。
而贺渊在店外,深吸一口气,打起精神,再次敲响铜锣,吆喝:“暖冬烘笼,手工精制,选材优良,错过今日,再等数旬!”
他的声音响亮,在集市回荡,引得更多路人驻足,好奇地朝贺家木匠铺走来。
“老板,别吆喝了,梅菜扣肉来一包。”
“田叔,马上来。”
贺渊放下铜锣,跑去麻利打包梅菜扣肉,抬眼瞧见远处爹娘送完货,正驾着牛车在铺子门口慢慢停下。
贺渊把荷叶包递给田诚,说:“田叔,您是常客,特意多打了勺梅菜,您拿好哩。”
田城伸手接过荷叶包,笑道:“那就多谢小老板哩,你家这生意真不错啊,年轻人脑子就是灵活,前儿我婆娘也买了一个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