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走德国客户后,刘好仃回到会议室,发现团队成员已经围在桌边,兴奋地翻看着刚刚签署的协议。
“刘哥,这可是咱们第一份国际正式协议!”小张激动地说。
“没错。”刘好仃坐下,喝了口茶,“但这只是第一步。”
“下一步呢?”林琳问。
“下一步,”刘好仃翻开笔记本,指着上面的计划表,“我们要确保每一条承诺都能兑现,尤其是那个40天的交货周期。”
“设备那边我已经联系了老张,他会帮我们优化切割模块。”阿辉插话。
“很好。”刘好仃点头,“另外,CE认证的事也不能拖,下周必须完成初审。”
“还有那个印尼客户,他们今天又发来邮件,说想再谈一下付款方式。”林琳补充道。
“那就再谈。”刘好仃笑了笑,“让他们知道,我们愿意合作,但也得讲规矩。”
夜色渐深,窗外的城市灯火一片璀璨。
刘好仃站在窗前,望着远处的厂房轮廓,思绪却已飞到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上。
“这才刚开始呢。”他轻声说道。
第二天一早,阳光透过窗帘洒进会议室,照在那本被反复翻阅的手册上。
手册封面已经被磨得有些毛边,但里面的内容依旧清晰可见。
刘好仃拿起它,轻轻合上,嘴角露出一丝笑意。
“真正的挑战,才刚刚开始。”
第三天一早,会议室比前一天更热闹了。德国客户一行三人再次出现,这次来的是一位项目负责人、一名技术顾问,还有一个看起来像是法务的人。
“刘先生,我们带来了正式的合作草案。”项目负责人将文件推了过来,“请过目。”
刘好仃接过合同,迅速翻了几页,果然看到了一个新条款:质量保证金比例提高到了5%。
他抬头看了看对方的表情,不动声色地合上文件:“这份草案我们会认真研究,请允许我们半小时后再给出反馈。”
客户点头离开后,刘好仃立刻拨通了公司法务的电话,把条款内容简单描述了一遍。
“这个比例有点高。”法务听完后说道,“建议控制在2%以内。”
“我也这么想。”刘好仃顿了顿,“但别一口否掉,先做个折中方案。”
半小时后,双方重新入座。刘好仃提出了修改建议:“我们可以接受3%的质量保证金,但希望将质保期从两年缩短为一年半。”
德国客户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,最终由项目负责人点头:“我们可以接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