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后取平均值。”
会议开始进入正题,大家轮流发言,逐个分析候选人资料。
“这个张老师,曾在某国际玻璃巨头工作八年。”刘好仃翻到一张简历,语气有点惊讶,“看来是个狠角色。”
“他在国内行业协会也有不少演讲经历。”小张补充,“不过授课风格偏学院派。”
“那我们可以安排他讲技术原理部分。”刘好仃说,“再找一个擅长动手示范的老师配合。”
“比如这位李师傅?”小张指着另一份资料,“他是从车间一步步干上来的,现在专门做工艺培训。”
“对,他适合带操作课。”刘好仃点头,“而且他之前帮我们做过几次设备调试培训,效果还不错。”
随着讨论深入,大家的意见逐渐趋于一致。但很快,新的分歧又出现了。
“我觉得应该优先考虑本地讲师。”一位班组长说,“出差成本太高,而且外地老师不了解我们厂的情况。”
“但有些外地讲师确实经验丰富。”小张反驳,“尤其是涉及新设备应用的部分,本地资源有限。”
刘好仃听着,没急着表态,而是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圈,然后写上“预算”两个字。
“咱们先把能选的人都列出来。”他说,“然后根据预算调整方案。”
最终,经过几轮筛选和讨论,团队初步选出了五位候选讲师。
“现在问题来了。”刘好仃看着名单,“预算只能支持三人,但我们觉得四个都合适。”
会议室一时安静下来,大家都陷入思考。
“我可以提个建议吗?”小张开口,“能不能让其中一个老师远程授课?比如录播视频或者直播教学。”
“这主意不错。”刘好仃眼睛一亮,“这样一来,既能节省差旅费用,又能保证课程质量。”
“那具体怎么安排?”有人问。
“重点岗位优先面授,其他岗位可以线上学习。”刘好仃说,“回头我们再设计一套配套的测试机制,确保大家真学真懂。”
“那备选讲师呢?”小张问。
“留一个,等下一批培训的时候用。”刘好仃说,“毕竟这次只是第一阶段,后面还有第二阶段、第三阶段。”
这时,会议室角落的一台电脑屏幕亮着,PPT页面停留在最后一页,上面写着四位讲师的名字。而其中一位女性讲师的信息,被悄悄放在下一页,并未当场提及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刘好仃注意到这一点,笑了笑,没说什么。
会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