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便签纸。小王已经提前来了,正摆弄投影仪,调试图表。
“数据整理好了吗?”刘好仃进门时问。
“嗯,回收率比预期高。”小王调出图表,“82%的员工完成了问卷,匿名意见箱也收到了不少反馈。”
“重点呢?”
“三大关键词:归属感、沟通渠道、节日活动。”小王指着白板上的词,“特别是节日活动,呼声挺高的。”
“看来大家都盼着有点热闹。”刘好仃点点头,“我记得小时候过年,厂里还会组织联欢晚会,现在都没了。”
“现在是效率优先,哪还有心情搞这些。”
“可人心不能冷。”刘好仃拿起笔,在白板上圈出“节日活动”,“下次试点可以从这个入手。”
“可是预算……”
“先从小事做起。”刘好仃打断道,“比如中秋发个月饼,国庆挂个横幅,再找几个会唱歌跳舞的同事搞个小节目,成本不高,气氛就有了。”
小王皱眉:“这不还是形式主义吗?”
“形式可以有,关键是要用心。”刘好仃看着他,“你想想,如果连这点心思都不愿花,别人凭什么觉得这里是家?”
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。
“那我们现在怎么做?”另一个组员问。
“先整理意见,分类归档。”刘好仃翻开笔记本,“然后分班组去聊聊,看看他们具体想要什么。”
“还要继续调研?”
“调研不是一次性的,是持续的过程。”他说,“我们要做的,是把员工的声音听进去,而不是写报告交差。”
会议结束后,刘好仃独自留下,把那张写着“希望公司多办节日活动”的问卷复印了几份,分别放在不同班组长的桌上。
傍晚下班前,一号车间西侧楼梯口的意见箱里,出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。信纸上字迹端正,语气平和却直指问题:
“管理层与员工脱节,很多事情都是上面定了下面才知道。我们不是机器,也需要被听见。”
刘好仃拿到这封信的时候,已经是第二天清晨。他站在办公室窗前,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,手里捏着那张纸。
风从窗外吹进来,带着一丝凉意。
他转身走到墙边,把这张信纸也贴了上去,紧挨着之前的两条留言。
“沉默的工厂”,正在慢慢苏醒。
而他知道,这只是开始。
“下周先从二号车间开始试点,组织一次中秋茶话会。”他对刚进门的小王说,“场地就在食堂,不用太大,简单布置就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