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锅装盘。”
“你这比喻还真贴切。”李姐乐了,“那咱们就按这个思路来写,每个危机类型都分步骤、分责任人,还要有备用方案。”
分工很快敲定,小林负责整理设备故障部分,李姐主攻环保检查,王师傅包了供应链相关的内容,而刘好仃则统筹全局,顺便写下网络舆情应对的初稿。
会议室内一时安静下来,只有键盘敲击声和纸页翻动的声音。
“等等。”李姐突然抬头,“我发现一个问题。”
大家都停下来看她。
“我们在写预案的时候,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员工的心理状态?比如遇到突发情况,有人会慌张,有人会犹豫,这时候怎么协调?”
“这个问题提得好。”刘好仃点头,“我们可以加一段‘心理疏导建议’,比如在预案中加入安抚话术、明确指挥链,让大家知道该听谁的、下一步该做什么。”
“还可以搞个‘紧急联络表’。”小林插话,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找谁,不至于现场乱成一锅粥。”
“对。”王师傅点头,“上次演练的时候,我就看到有人找不到对口的人,急得直转圈。”
“那就这么定了。”刘好仃在本子上记下,“心理疏导、联络机制、责任分工、备用方案,全都放进预案里。”
讨论一直持续到中午,大家草草吃了饭又回到会议室。墙上贴满了便签纸,每一张都写着不同场景下的应对建议。
“现在咱们得实战演练了。”刘好仃站起身,“这次不光是预警测试,还得完整走一遍应急预案。”
“我来当‘事故源’。”王师傅自告奋勇,“我可以假装供应商断供,让仓库那边配合演一下缺料的情景。”
“我来模拟环保检查突然上门。”李姐说,“提前不通知,看看大家能不能第一时间反应。”
“我负责设备故障。”小林拍胸脯,“我可以调低某个关键参数,触发预警后观察整个应急流程。”
“那就开始吧。”刘好仃一声令下,会议室变成了“作战指挥部”。
演练一开始还算顺利,但到了物资调配环节出了点岔子。原本应该由采购部提供的替代物料迟迟不到,现场负责人一时之间找不到联系人,场面有些混乱。
“暂停。”刘好仃喊了一声,“咱们复盘一下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大家围坐在一起,重新梳理流程。
“问题出在哪儿?”他问。
“应该是沟通机制不够明确。”李姐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