板上画了一个流程图:
认知 → 兴趣 → 信任 → 行动
“第一步,我们已经做到了。”他指着“认知”,“接下来,我们要让感兴趣的人真正信任我们。”
“怎么建立信任?”小周问。
“客户反馈、产品细节、服务响应。”刘好仃一一列举,“这些都是用户会关注的东西。”
“那我们需要一个专门的小组来跟进这些内容?”阿梅问。
“没错。”刘好仃点头,“我打算成立一个专项组,由你牵头,负责研究用户的转化路径。”
“我?”阿梅愣了一下。
“你不是一直在做笔记吗?”刘好仃笑着指了指她的本子,“而且你比谁都清楚,哪些数据是有意义的。”
阿梅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笔记本,封面上还贴着一张便利贴,写着“撑不住也得撑”。
她轻轻一笑,点了点头:“行,我接下这个任务。”
午休时间,办公室里的气氛轻松了些。
王姐端着饭盒坐在刘好仃旁边,边吃边聊。
“你说的那个洗发水例子,我越想越有道理。”她夹了口青菜,“有时候我们以为别人知道我们了,其实人家只是路过看了一眼。”
“对啊。”刘好仃喝了口汤,“就像你现在买洗发水,你会因为别人提过一次就决定换牌子吗?”
王姐摇头:“当然不会,我得看看成分、价格、效果,还有评论。”
“所以我们现在缺的是什么?”刘好仃问。
王姐想了想:“应该是……用户的真实反馈?”
“不止。”刘好仃放下筷子,“还有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反馈变成说服力。”
王姐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:“你是说,我们要把那些零散的信息整理出来,变成一个清晰的价值主张?”
“差不多吧。”刘好仃笑了,“你要不要回去看看客服那边的记录?说不定能找到点线索。”
王姐点点头,饭都没怎么吃完,起身回了自己的工位。
阿梅在笔记本角落写下一句话:
“用户认知 ≠ 购买动机”
她抬头看了眼窗外,厂区的风依旧带着金属和泥土的味道,但阳光晒在脸上,似乎多了几分温度。
下午的总结会议上,刘好仃宣布了新的调整方向。
“从下周开始,评估重点从品牌认知度转向用户转化率。”他说,“我们会重点关注用户从‘听说’到‘下单’的整个过程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