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内部信息流》
接下来几天,老张带着几个人实地走访了仓库和物流通道。
他们拿着本子,记录每个交接节点的时间戳,问司机、问搬运工、问库管员。有时候就在卸货区站着聊几句,有时候还得钻进堆满货物的角落拍照取证。
“司机说他们每次来都像走迷宫。”老张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,还画了个小小的箭头图,表示进出路线混乱。
回到办公室后,他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,递给刘好仃看。
刘好仃看完之后,沉吟片刻,然后说:“咱们得建个电子追踪表。”
小周一听,眼睛亮了:“我来试试!”
他立刻打开电脑,把老张的手写记录输入表格,再配上时间戳和位置标记。虽然界面简陋,但已经能看出大概的流程走向。
“不错嘛。”刘好仃站在他身后看了一眼,“至少能知道货到底卡在哪了。”
小周得意一笑:“下一步是不是该加个自动提醒功能?”
“别急。”刘好仃拍拍他的肩膀,“先把现状摸清楚再说。”
与此同时,老李那边也在整理供应商的交货记录。
他翻了一大堆旧文件,终于把过去一年的数据汇总成一张表格。每一家供应商的延迟次数、质量问题反馈、付款情况都清清楚楚。
“B厂的问题最大。”老李指着其中一行,“连续三次延迟不说,上次还发错了材料型号。”
刘好仃接过表格看了看,点点头:“看来我们确实需要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。”
“你是说?”老李有些惊讶。
“做个评分表。”刘好仃说,“以后合作谁留下、谁淘汰,都按这个来。”
老李想了想,也觉得靠谱:“行,我来起草。”
当天下午,刘好仃就在会议室里写下了《供应商绩效评分表》的初稿。
他在表格最后一栏留空,写着:“建议淘汰/保留?”
王姐看到这个空白时,忍不住笑了一声:“你这是给采购部挖了个坑啊。”
“不是坑,是镜子。”刘好仃淡淡地说,“让大家看看,到底哪些人值得继续合作。”
几天下来,整个供应链的轮廓已经基本清晰。
阿梅在笔记本上列出了几个关键问题:
信息不对称
数据记录方式落后
缺乏统一的供应商管理机制
她抬起头,看着墙上那张越来越详细的流程图,忽然意识到一件事——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原来,他们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