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核的成长曲线图。不同颜色的线条交织在一起,有的陡峭上升,有的平缓前行。
老李坐在角落里,端着保温杯,目光落在图上。
“大家都知道,最近培训进展不错。”刘好仃站在屏幕前,“但这只是开始。”
他顿了顿,手指轻点屏幕上的几个名字。
“这些进步快的,我们要鼓励;那些卡住的,我们也要想办法拉一把。”
“可是……”一个管理层开口,“现在生产节奏刚刚稳定下来,搞什么奖励机制,会不会太复杂?”
“不会。”刘好仃摇头,“不是搞复杂,是让大家看到努力的方向。”
他指着图中一条缓慢爬升的线:“比如这个人,能力其实不差,但就是提不起劲。为什么?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做的值不值得。”
“所以我们的目标,不是简单表扬谁干得多,而是要让‘干得好’的人能被看见、被认可。”
会议室安静了几秒。
“那具体怎么操作?”另一个管理人员问。
“成长积分系统。”刘好仃调出一张草图,“每个人有基础分,完成任务、提升技能、跨岗位协作都能加分。老员工带新人,也可以获得额外积分。”
“听起来像是游戏打怪升级。”有人笑着说。
“对,就是这种感觉。”刘好仃点头,“我们要让工作变成一场可以看得见进步的游戏。”
“那积分能换什么?”有人问。
“目前还不确定。”刘好仃实话实说,“但可以肯定的是,我们会优先考虑晋升机会、学习资源、甚至是一些实际福利。”
“比如……多放半天假?”小王插嘴。
“你先把数据整明白了再说放假的事。”刘好仃笑着瞪他一眼。
会议室气氛轻松了一些。
老李一直没说话,直到散会前,他忽然开口:“积分怎么定标准?”
“这个问题问得好。”刘好仃点头,“我们现在就在做这件事,下周会让各部门负责人一起参与评分细则制定。”
老李点了点头,拎起杯子起身离开。
接下来几天,刘好仃带着小王和几位骨干员工,开始设计具体的积分规则。
他们在白板上画了一个金字塔结构:
最底层写着“稳定操作”,代表能独立完成基本任务;
中间写着“独立作业”,意味着可以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完成全流程;
顶端写着“带徒指导”,象征具备教学与传承能力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