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好仃接过话头,“咱们的产品也要讲究‘适配性’。”
讨论持续了一个多小时,最终敲定了一个初步方案:调整玻璃厚度、提升透光率、增加防腐涂层,并针对不同使用环境设定不同的测试标准。
“接下来就是试制阶段了。”刘好仃合上笔记本,“生产那边安排了吗?”
“安排了。”小王点头,“今天下午就开生产准备会。”
“好。”刘好仃站起身,“走吧,咱们不能让生产线等咱们。”
三人走出会议室,阳光正好,车间门口挂着一块牌子,上面写着“质量第一,安全至上”。
小王看着牌子笑了笑:“咱们现在得加上一句——‘用户至上’。”
“说得对。”刘好仃拍拍他的肩,“记住,咱们不是在做玻璃,是在解决别人的问题。”
生产准备会上,质量部的负责人提出了一个棘手问题:为了达到更高的耐候性,需要使用一种新型材料,但成本会高出不少。
“如果按这个预算来做,价格恐怕不具备优势。”质量部负责人摊开报表,“咱们的目标市场是东南亚,那边竞争很激烈。”
采购部的人也附和:“我们现在能拿到的原材料价格已经是最优了,再往上提品质,利润空间会被压缩得很厉害。”
“这不是单纯的成本问题。”刘好仃开口,“如果我们做出来的产品达不到客户预期,回头客就没有了。”
“可是……”采购部的人还想说什么。
“我知道你想说什么。”刘好仃打断他,“咱们得找到一个平衡点,既保证质量,又能控制成本。”
他转头看向技术组:“有没有办法在现有材料基础上做一些改进?比如工艺上的调整,或者结构上的优化。”
老张思考了一会儿,点头:“理论上可行,但需要做实验验证。”
“那就去做。”刘好仃拍板,“时间紧,咱们分头行动,技术组负责实验方案,采购组去找供应商谈价格,质量组盯着检测流程。”
会议结束后,刘好仃一个人走到车间,想看看第一批样品的试产情况。
车间里机器轰鸣,工人们正在忙碌地操作设备。他走到一条生产线前,看到几块刚出炉的玻璃正被工人小心地搬下来。
“怎么样?”他问负责质检的小李。
“初步没问题。”小李递过来一份检测报告,“不过还没做长时间测试。”
“那就每天测一次。”刘好仃叮嘱,“有任何异常马上反馈。”
他弯腰拿起一块玻璃,对着光线看了看,表面光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