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里漏进来,在办公桌上画出一道道金线。刘好仃坐在椅子上,手里捏着一张旧图纸,眉头微皱。那张图是昨天整理资料时在一堆整改报告里翻出来的,边角已经泛黄,像是被岁月遗忘在角落里的老朋友。
“阿芳。”他头也不抬地喊了一声。
“来啦!”门外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,阿芳抱着几份刚打印好的材料推门进来,“刘哥,这是这周的安全巡查记录,还有上次你说要的数据分析表。”
她把资料放在桌上,目光落在那张旧图纸上:“又在看这个?”
刘好仃点点头,手指轻轻点了点图纸上的一个标记:“这里的喷淋系统水压一直不稳定,不是因为管道老化,而是传感器反馈延迟导致压力调节不及时。”
阿芳凑近一看,图纸上那个位置用红笔圈了出来,旁边还有一行小字:“建议加装远程监控模块。”
“这字迹……好像不是你写的吧?”她好奇地问。
刘好仃笑了笑:“是我师傅留下的,十多年前的事了。”
阿芳没再多问,只是看着图纸若有所思。她知道,刘好仃的师傅是厂里最早一批技术工,退休前就一直念叨着“设备得靠脑子管,不能光靠手”。
“刘哥,”她忽然开口,“你觉得我们现在做的这些整改,真的能撑多久?”
刘好仃放下图纸,看了她一眼:“什么意思?”
“我是说,”阿芳坐下来,双手交叉搁在桌上,“制度再完善、巡检再频繁,总归还是人盯人。要是哪天换了人,或者设备又出了新问题,咱们还能这么顺利吗?”
刘好仃沉默了几秒,嘴角慢慢扬起一个弧度:“你小子,开始动脑筋了啊。”
阿芳脸一红:“这不是跟了你这么久嘛。”
“其实我也在想这个问题。”刘好仃站起身,走到窗边,望着远处正在搬运货物的叉车,“安全管理不能只靠人盯,也不能只靠制度,得靠技术。”
“技术?”阿芳愣了一下,“你是说……搞点高科技玩意儿?”
“不是高科技,是适合我们的技术。”刘好仃转过身,“比如说,能不能给关键设备装个智能监测装置?这样就不需要每天去查,数据也能实时掌握。”
阿芳眼睛亮了:“就像那种物联网?”
“对,就是它。”刘好仃点头,“但咱们没有预算,也没有专业团队,只能从现有资源里想办法。”
阿芳低头翻着手中的资料,忽然想到什么:“那小林之前说的那个实习生,是不是做过类似的东西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