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嗯。”刘好仃应了一声,“我记得他说过,那孩子本来想做个自动报警系统,后来不了了之。”
两人一时都没说话,办公室里只剩下空调轻微的嗡鸣声。
“要不要试试看?”阿芳突然抬头,“组个小团队,先从小项目做起。”
刘好仃笑了:“我正有此意。”
第二天下午,车间例会照常进行。会议室里依旧坐了不少人,但气氛比上次轻松许多。毕竟,整改成果摆在那儿,谁也不能否认。
刘好仃站在投影幕布前,手里拿着一支激光笔。屏幕上显示的是厂区设备分布图,几个重点区域被打上了醒目的红圈。
“各位,”他开口,“安全整改我们已经做了一大半,接下来的目标是——升级。”
有人抬起头,有人继续刷手机。
“我说的升级,不是换新机器。”刘好仃顿了顿,“而是用现有的条件,让安全管理变得更聪明。”
他调出一页新的PPT,上面是一组数据分析图,显示的是最近几个月因人为误判或反应延迟导致的小型事故。
“这些问题,很多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。”他说,“比如远程监控、自动化巡检、数据预警……我们不一定非要花大钱买新设备,但可以尝试做一些小型技改。”
财务科的老李皱眉:“你们打算怎么弄?现在可没预算了。”
“目前不需要新增预算。”刘好仃答得很干脆,“我们可以先组建一个内部的技术探索小组,由一线员工和维修组抽调人员组成,先从几个小项目入手。”
“听起来不错。”生产主管点头,“不过具体怎么做?”
“第一步,复盘整改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。”刘好仃调出一页清单,“第二步,列出可行的小型技改项目,作为启动点。”
屏幕上的列表逐渐清晰:
喷淋系统远程监测模块
切割机振动异常预警系统
安全出口占用自动识别摄像头(利用现有监控)
配电房温度与湿度联动控制系统
“这些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碰到的问题。”刘好仃说,“如果我们能用现有的设备和人力,把这些变成自动化的管理方式,就能减少很多隐患。”
会议室里安静了一会儿。
“想法很好。”财务代表终于开口,“但问题是,谁来做?”
刘好仃看向阿芳和小林:“我想先看看谁愿意学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这句话落下后,会议室内响起了一阵低语声。有人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