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好仃坐在会议室里,手里捏着一支红色白板笔。阳光从窗外斜照进来,在桌面投下一道长长的光影,像是某种无声的提醒:别停在原地。
昨天他们走访了几家门店,带回了不少信息。阿芳整理的反馈资料堆在桌上,小王带来的销售数据表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,小林那本厚厚的竞品分析笔记本摊开着,上面画满了各种草图和箭头。
“今天我们不谈质量。”刘好仃开口,“我们要谈的是——怎么让别人知道我们变了。”
气氛比昨天轻松了些,但也多了几分认真。大家都知道,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头脑风暴,而是要拿出初步方案来。
“先看市场趋势。”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:“轻奢、定制、环保、颜值。”
“这些词听起来像广告语。”小王笑着翻了翻手里的资料,“但它们确实代表了现在的消费偏好。”
“那就把我们的产品,说得像点样子。”刘好仃转身面对大家,“玻璃不是冷冰冰的建材,它可以是空间的一部分,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。”
阿芳点头:“我这两天整理客户留言,发现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玻璃能做什么。他们一提玻璃,就是‘怕碎’‘太冷’‘不好搭配’。”
“所以我们要做的,不是改变玻璃本身,而是改变它在人们心中的形象。”刘好仃拿起笔,在“颜值”旁边画了个问号,“比如包装设计、宣传语言、展示方式。”
“我觉得‘场景化命名’是个不错的方向。”小林突然插话,“比如‘光影艺术墙’‘极简空间镜面’这些名字,听起来更有画面感。”
“对,这可以作为第一批试点项目。”刘好仃点头,“还有定制图案,虽然我们现在还没完全准备好,但可以先做小范围测试。”
会议继续推进,讨论逐渐细化。阿芳负责产品定位调整部分,她开始整理出几套不同的表达风格,准备下周提交初稿。
小王则负责促销活动优化。他一边翻销售数据,一边嘟囔:“咱们之前的促销活动太老套了,打折、满减、赠品……都是套路。”
“现在的人买东西,不只是图便宜。”刘好仃接过话,“他们想要的是参与感、独特性、情感连接。”
“那你意思是?”小王抬头。
“我们可以试试‘主题限量款’,配合一些互动活动。”刘好仃说,“比如让消费者自己选图案,或者结合节日推出限定色。”
小林听得眼睛发亮:“还可以搞个‘玻璃墙面创意大赛’,让大家上传自己的设计,入围的还能量产,这样既有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