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阳光洒在厂区门口,刘好仃站在出货区旁,手里拿着记事本,一边看车流一边记数据。他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工作服,肩上还沾着昨天晚饭时不小心蹭到的酱油渍。
“这辆是去东莞的吧?”他拦住刚装完货的一位司机。
“对啊刘哥,不过我等了快四十分钟才轮到我。”司机摇下车窗,“前面那辆去广州的愣是插队了。”
刘好仃点点头,在本子上画了个圈:“行,我知道了。”
他转身朝下一个车走去,脚步不急不缓,像极了他在厂里巡线时的样子。虽然已经五十多岁,但走路带风这事,他还真没落下过。
会议室里,运输组的几个骨干都到了,老李坐在角落啃苹果,小王正低头玩手机,阿芳则在黑板上写了几条问题。
“各位,”刘好仃一进来就敲了敲门框,“咱们今天不说系统、不聊库存,就说一件事——物流配送。”
“刘哥,您是说送出去这块?”小王抬起头。
“没错。”刘好仃把笔记本摊开,“现在系统能查到货什么时候出库,但实际送到客户手里还是慢。你们谁最近跑得多?”
“我去惠州最多。”老李嚼着苹果说,“每次走高速都堵。”
“不是你一个人堵。”刘好仃翻了翻记录,“上周五下午三点,有三辆车同时卡在同一个匝道口,绕了半小时才过去。”
“这不是我们的事吧?”小王嘟囔。
“当然不是。”刘好仃笑了笑,“但问题是,我们不能光靠司机的经验决定路线。得有人统筹安排。”
他走到黑板前,在“流程优化”下面加了一行字:调度+路线双轨制。
“先解决内部的事,再谈外部的效率。”他说,“比如装货排队,你们觉得问题在哪?”
“就是乱!”老李把手里的果核扔进垃圾桶,“有时候两辆车挤一个口子,卸货的还得等他们挪开。”
“还有司机自己找地方停,结果找不到,回头又问。”阿芳补充。
刘好仃点头,在本子上记下几点关键点:“所以第一步,我们要理顺厂区内的装车流程。第二步,再优化路线规划。”
“那怎么改?”小王问。
“明天开始试行‘按单号叫号’。”刘好仃说,“仓库那边已经同意配合,装货顺序提前排好,谁先到谁先装。”
“听起来像医院挂号。”老李笑。
“差不多。”刘好仃也笑了,“省得大家抢位置,浪费时间。”
会议结束时,大家都带着笔记离开,只有老李临走前说了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