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刘哥,其实门口那块空地,要是划个临时停车区就好了。”
刘好仃看着他背影,心里记下了这句话。
第二天一早,刘好仃带着手机和笔记本,直接去了出货口。
他站在高一点的位置,用手机拍下整个出货流程,镜头扫过一辆正在装货的卡车,接着是一辆堵在路口的小货车,最后定格在一个工人跟司机比手势的画面。
“你说这车应该往左还是右?”司机探头问。
“你自己看着办。”装卸工回了一句。
刘好仃放下手机,叹了口气。
他走到那个装卸工旁边:“师傅,你们每天要装多少车?”
“二十来辆吧。”对方擦了擦汗,“有时候上午十点就开始排队。”
“那有没有人专门负责协调进出?”刘好仃问。
“没有,都是司机自己找地方。”装卸工摇头,“有时候他们问我要路线,我也只能凭印象说。”
刘好仃点了点头,在本子上画了个草图,标注了三个最容易堵的地方。
回到办公室后,他打开电脑,把视频导出来,用红笔标出几个关键延误点,然后给阿芳发了条消息:
“试试把这三个点设成重点监控区,看看能不能减少拥堵。”
阿芳很快回了一个OK的手势表情。
接下来几天,刘好仃开始研究配送路线的问题。
他从IT那边拿到了近三个月的配送数据,发现有些区域被频繁覆盖,而有些路线明显绕远了。
“小林,”他找到那个年轻技术员,“你能用地图软件做个热力图吗?看看哪些地方跑得最多。”
“可以啊。”小林接过数据文件,“不过得手动标注一下,系统还没集成这个功能。”
“没事,只要能看到大概分布就行。”
小林打开地图软件,输入几条常用路线,屏幕上立刻出现了几条重叠的轨迹。
“你看,”他指着屏幕,“这条路上,几乎每辆车都会经过这里,但旁边的辅路反而空着。”
“那就说明,路线是可以优化的。”刘好仃眯起眼,“能不能做个推荐路线表?优先级高的放前面。”
“没问题。”小林点头,“我可以做个简易版的,打印出来贴在调度室墙上。”
“好。”刘好仃满意地点点头,“慢慢来,别想着一步到位。”
方案初稿出来那天,刘好仃召集运输组开了个小会。
“这是我们初步整理出来的流程优化点。”他指着墙上的图表,“第一,厂区装车实行叫号制;第二,出货口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