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光从玻璃幕墙斜斜地照进办公室,照在刘好仃的笔记本上,字迹在光线下微微泛白。他合上笔记本,抬头看着阿芳和小张,两人正对着电脑屏幕皱眉。
“怎么了?”他问。
“账号注册好了,但不知道发啥。”小张叹了口气,“平台推荐的内容全是跳舞和美食,我们一个玻璃厂,咋跟上节奏?”
阿芳点点头:“而且东南亚的用户习惯和我们不太一样,文化差异挺大的。”
刘好仃笑了笑,起身走到窗边,看着厂里那片泛着光的玻璃墙:“我们不是要跟上节奏,是要让他们看见我们。”
他转身,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字:“玻璃的故事 = 人 + 生活 + 情感”。
“你们还记得上回说的吗?”他指着那行字,“我们不是卖玻璃,是讲玻璃怎么服务人的生活。比如,一个家庭,一盏玻璃灯,温暖了一整晚。”
阿芳眼睛一亮:“我可以从厂里找几个真实故事,拍成短视频。”
“对。”刘好仃点头,“你负责内容,小张,你继续联系KOL,找几个调性契合的,试试水。”
小张点头,翻出之前整理的资料夹,夹在中间的那张便签还在,上面写着:
TikTok in SEA:政策友好度高,用户活跃,适合短视频传播
他看了眼,把它重新夹回去:“我这就联系他们。”
阿芳已经打开相机包,开始准备拍摄设备:“我今天就去拍老李,他做玻璃灯饰做了十几年,手艺特别好。”
“那就去吧。”刘好仃笑着,“我们不是在做广告,是在讲一个关于光的故事。”
阿芳点头,背起相机包就往外走,小张也戴上耳机,开始拨打电话。
刘好仃坐在办公桌前,看着窗外玻璃在阳光下闪闪发亮,心里知道,这一步,是真正的开始。
阿芳蹲在车间角落,镜头对准老李的手。那是一双布满老茧的手,却格外灵巧,玻璃在他手中慢慢成型,变成一盏灯。
“老李,你做这个多少年了?”她一边拍一边问。
“快三十年了。”老李头也不抬,“以前是学艺,后来是养家,现在嘛……是喜欢。”
“喜欢?”
“嗯。”老李轻轻吹了口气,玻璃在火焰中慢慢变软,“你看,这盏灯,晚上亮起来的时候,家里人都围坐在一起,多暖和。”
阿芳没说话,只是把镜头拉近,拍下那盏灯慢慢成型的过程。背景音里,是玻璃加热时的轻微爆裂声,还有老李低沉的声音:
“玻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