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好仃站在电梯口,指尖还残留着马克笔的油墨味。那支笔刚画完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,现在被他塞进裤兜,像揣了个小秘密。阿芳的问题还在耳边飘着:“那你打算怎么让别人也笑起来?”
他没回答,只是笑了笑——不是那种应付场面的笑,是眼睛都亮起来的那种。
第二天一早,办公室的窗子刚擦过,阳光斜着切进来,在桌上铺了一层薄金。刘好仃把马克笔放在文件堆最显眼的位置,像是在说:昨天不是玩笑,今天动真格的。
“文化差异分析,咱们不玩虚的。”他拍了下白板,声音不大,但够脆,“先从三个合作最多的国家开始:德国、日本、巴西。”
小张举手:“德国人是不是真的一周只洗一次澡?”
老李翻白眼:“你昨天不是查了吗?人家是节约用水!”
阿芳笑出声:“那你俩倒是统一口径啊。”
刘好仃没拦他们拌嘴,反而等他们吵完才开口:“资料收集别靠百度段子,要靠谱的来源。比如企业年报里的跨文化管理章节、外派同事的访谈记录,还有——”他顿了顿,“国际大厂踩过的坑。”
这话一出,会议室安静了两秒。
“哎对!”小张猛地拍大腿,“上次听说某品牌在中东发广告,把人家国旗颜色搞错了,差点被集体抵制!”
“这就是我们要看的案例。”刘好仃点头,“不是为了八卦,是为了知道哪儿容易摔跤。”
大家开始分头找资料,有人翻公司内网,有人打电话问海外同事,连平时最不爱动键盘的老李都打开了一个尘封多年的PDF文档,标题叫《亚洲商务礼仪初探》。
中午吃饭时,阿芳突然冒出一句:“我发现日本客户开会从不打断人说话,哪怕你讲错了。”
小张接茬:“德国人反着来,你一啰嗦他就皱眉。”
老李夹菜的手停在半空:“所以咱以后说话得分场合?”
刘好仃夹起一块豆腐,慢悠悠道:“不是变脸,是懂节奏。就像跳舞,你不能让跳探戈的人跟你跳广场舞。”
下午整理资料时,分歧来了。
有人觉得德国人“守规矩”等于“死板”,适合用流程说话;有人反驳说那是误解,人家只是讨厌模糊指令。
日本那边更复杂,有人认为“委婉”就是“不真诚”,有人坚持那是尊重表达的艺术。
巴西倒是没人争议——大家都同意那边节奏慢得像拖拉机爬坡,但没人敢写进报告:“这算歧视吗?”
刘好仃没急着下结论,反而让大家各自挑一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