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会不会把自己弄丢了?咱企业文化不是讲究‘玻璃一样透明’吗?要是为了迎合别人改来改去,最后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。”
阿芳也点头:“我查过数据,有些企业就是因为过度本土化,品牌调性全乱了,客户都懵。”
“反过来呢?”刘好仃问,“一点不本土化,产品包装全是中文,营销文案还用咱们这边的梗,国外客户看得一头雾水,订单跑光。”
“那怎么办?”老李摊手,“夹中间最难搞。”
刘好仃拿起笔,在白板上画了个圈,中间写“核心价值观”,外面画三个小圈:“德国讲效率,日本重细节,巴西爱氛围——这些都能融入,但前提是不碰这个中心。”
“哦!”小张拍腿,“就像做菜,盐不能少也不能多,多了齁,少了淡。”
“对。”刘好仃点头,“比如产品说明书翻译,可以保留我们简洁直给的风格,但排版要符合当地阅读习惯;广告语可以保留品牌口号,但背景音乐换成当地民谣。”
阿芳翻出一张调研图:“这是我前阵子做的,显示本地消费者对我们‘透明沟通’的理念接受度很高,但如果配上他们熟悉的视觉元素,好感度直接涨15%。”
“这图留着。”刘好仃指了指,“以后每步策略落地都得看它。”
方案雏形渐渐清晰:文化交流活动分阶段推进,先小型再扩大;本土化策略以“核心不变、表达可调”为原则,逐步细化到产品、营销、沟通各环节。
眼看快成型,小张又卡壳了:“哥,你说这些……真能行吗?万一国外那边压根不在乎咱的文化融合呢?”
刘好仃没立刻答,而是打开文件夹,抽出一张纸——上面是上次模拟危机时拍的照片,一群人围坐讨论,有人皱眉有人笑,背景白板上全是字迹和涂鸦。
“你看这张照片像啥?”他问。
“像加班?”
“像吵架?”
“像……一群人在努力听懂彼此。”阿芳轻声说。
刘好仃点头:“文化融合不是让谁变成谁,是让彼此愿意坐下来,听对方说话。哪怕听不懂,也别急着打断。”
他合上文件夹,把马克笔塞回口袋,动作比昨天稳多了。
“方案定了,下一步就是试。”他说,“谁怕试?”
没人说话。
只有小张低头咕哝了一句:“我只是在想……要是他们看到我们这么认真设计融合方案,会不会也画个笑脸?”
刘好仃没回答,只是站起身,拉开窗帘。
阳光猛地涌进来,照在文件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