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公开透明,欢迎大家监督。”刘好仃补充道,“我们不是在搞形式,而是真想让你们的努力被看到、被认可。”
会议结束时,有人主动上来问问题,也有人在离开时低声讨论着什么。刘好仃看着他们,心里明白,这一步,算是迈出去了。
接下来的几天,刘好仃和小张、阿芳一起,开始逐个部门推进激励方式的落实。他们先去了生产部,又去了设计组,还去了海外团队的视频会议。
“有些部门负责人不太配合。”小张皱眉,“他们说现在任务已经够重了,不想再分心搞这些新花样。”
“那就一个个沟通。”刘好仃说,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顾虑,我们要做的,是让他们看到这些方式能带来的好处。”
他亲自去找了几位部门负责人,坐在他们办公室里,一边喝茶,一边聊工作。
“你们部门的员工,最近积极性怎么样?”他问。
“还行吧。”对方答得有些敷衍。
“如果员工更有干劲,是不是效率也能提高?”刘好仃笑着问。
对方沉默了一会儿,点了点头。
“那我们就试试看。”刘好仃说,“你们配合一下,我们也会根据效果,给你们部门更多的资源支持。”
对方眼睛亮了一下,终于点头答应。
推进过程中,刘好仃发现,最难的不是制度设计,而是人心。
有些员工愿意尝试,但也有些员工担心这些新方式只是“画饼”,最后落不到实处。
为了收集真实反馈,刘好仃和团队决定采用匿名问卷加一对一访谈的方式。
“有些人不愿意说实话。”阿芳说,“怕说了不满意,会被针对。”
“那就让他们知道,公司不是来听好话的。”刘好仃说,“我们要的是真实的声音。”
他亲自参与了几场访谈,坐在员工对面,听他们讲工作中的困扰、对新激励方式的看法,甚至是对未来的期望。
“我觉得创意积分挺有意思的。”一位年轻员工说,“但我担心最后变成形式主义。”
“我明白你的担心。”刘好仃点头,“我们会根据大家的反馈不断调整,不是一次定死。”
访谈结束时,那位员工忽然说:“你真的会听进去这些意见吗?”
刘好仃笑了笑:“我站在这里,就是想听你们说的。”
随着问卷回收和访谈的推进,员工满意度的数据逐渐清晰。虽然还有人持观望态度,但整体趋势是向上的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