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声应道。
刘好仃满意地点点头,转身走向办公室。他得去跟财务那边再谈谈,看看能不能再争取点预算。他知道,搞研发、买设备、做培训,哪一样都离不开钱。
推开办公室的门,桌上已经堆了几份文件,最上面那份是高校那边发来的合作意向书。他拿起文件,翻了几页,发现里面有一份关于新型玻璃材料的研究报告,标题是《环保型纳米涂层在玻璃中的应用前景》。
“这玩意儿听着就挺高大上的。”他自言自语,嘴角不自觉地扬起。
他把报告放在一旁,准备等高校那边的人来了再详细聊。他知道,这种研究报告不是拿来当摆设的,而是得让人看懂、用上,才能真正变成技术突破的钥匙。
手机突然震动起来,是阿芳发来的消息:“刘哥,财务那边怎么说?”
他回了个字:“稳。”
其实,哪有那么容易稳。他刚才跟财务主任聊了半个多小时,才勉强争取到一笔追加预算。主任最后说:“刘哥,你要的这些钱,我们不是不愿意给,是得看到成效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刘好仃说,“你们放心,我不会拿钱打水漂。”
“那就靠你了。”主任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咱们厂子能不能走出去,就靠你们这群人了。”
刘好仃点点头,心里沉甸甸的。他知道,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决定,而是整个厂子的命运。
他走出财务室,抬头看了看天。天空很蓝,云朵像一样飘着。他突然想起小时候,他父亲带他去河边钓鱼,那时候天也是这么蓝。
“技术创新,不就是咱们的‘钓鱼竿’嘛。”他喃喃自语。
回到车间,阿芳正带着几个新来的实习生在做记录。他们围在一台老设备旁边,一边听讲解一边记笔记。
“刘哥。”阿芳看到他,走过来,“这批实习生你怎么看?”
“都是好苗子。”刘好仃说,“得好好带,他们以后可是咱们的技术中坚。”
“那要不要安排他们参与这次的技术培训?”
“当然。”刘好仃点头,“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接触新设备、新技术,以后上手快。”
阿芳笑了:“那我安排一下。”
刘好仃看着她走远的背影,心里一阵欣慰。他知道,技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,而是一代一代人接续努力的过程。
“来吧。”他在心里说,“咱们一起往前走。”
车间里的机器依旧在运转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金属味和玻璃烧制后的余温。阳光透过高高的窗户洒进来,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