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初。
晓雾初散,寒意未散。
文武百官,有序排列。
江昭一身紫袍玉带,着金符鱼袋,手持笏板,立于左列偏前的位置。
三年过去,经历了一次政绩大考,文武百官的班列产生了不小的变化。
举目望去,不乏一些生面孔。
熙河系的门生故吏,经江昭划名字,单是有资格上朝的五品官就足足擢升了十余人。
余下的一些没资格上朝的六品官,则是达二三十人。
此外
江昭目光微凝,向后班列末位扫了一眼。
赵策英、赵士翊、赵士骞、赵仲、赵世程!
这五位宗室,似是受诏上朝。
不过,几人都是“圣孙”一辈的宗室,身上没有官职,诏宗室上朝干什么?
江昭眉头微锁,垂手而立。
同一时间,不少官员齐齐向着他注目而去。
二十七岁,鲁国公、吏部右侍郎!
冉冉升起的宦海常青树啊!
“噹!”
一道钟吟,绵长悠扬。
偏殿,一道大门打开,走出七位紫襕袍老者。
其中,六人为文官,皆是着锦绶、玉环、玉钏,一举一动,无不具备浩瀚威严。
首辅韩章。
内阁大学士张昇、吴充、曾公亮、欧阳修、王尧臣。
这六人,就是天底下最有权势的文人。
除了六位内阁大学士,余下一位是袍绣麒麟纹,却是武将之首英国公。
此前,英国公主动请缨,镇守陕西路,抵御西夏主力。
不过,他并非是一直都在镇守陕西。
事实上,陕西路一向是甘国公、薄老将军等六七位武将轮流镇守。
英国公、宁远侯、忠敬侯三人,为武将中最有威望的人,一般来说是常驻京城,不得离京。
经过几年时间,边疆已然稳固,英国公自然回京统领禁军。
既然七位最有实权的人物都已经走出了偏殿,也就意味着将要开启朝会。
文武百官,齐齐噤声。
“噹!”
一声钟响、
“宣百官进殿——”
钟吟渐弱,文武百官,有序进殿。
“陛下圣安!”
“免礼。”
丹陛之上,官家赵祯双袖合拢,向下扫视。
经历了三年一度的政绩大考,文武百官,或是着擢升,或是贬官,或是致仕,人员变动不小。
其中,不乏一些他从未见过的五品官员。
惊鸿扫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