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殿。
新帝、内阁大学士、礼部尚书、鸿胪寺卿,起居舍人,西夏使者,十余人齐聚于此。
举目望去,无一例外,皆是面色肃然。
“自古以来,从未有北伐功成者。”
嵬名漫遇立正身子,望向那道异常年轻的紫袍身影,沉声道:“反观北伐失败者,中原大地,数之不尽。江少傅,汝为中原人士,应是读过史书才对。”
这句话,就是在回答江昭说的“本官既能大败夏军一次,便有第二次”。
大败一次两次,证明不了什么。
遍观史书,古往今来从未有过任何北伐成功的例子。
南方政权,可能有小幅度的胜利,可从大局观上就是失败者。
历史证明,南方必败!
新帝、几位内阁大学士暗自皱眉。
谁都知道嵬名漫遇的观点有问题,可客观事实的确是呈现他所说的问题。
南方政权,几乎必败!
至于为何会是这样?
几乎找不出缘由!
一方政权,体量实在太大,要想找出具体的亡国缘由,实在不太可能。
真要是硬找一个理由,那也只能归咎于战马、天气等问题。
游牧民族的战马甚是雄壮有力,南方战马相对瘦小,难以支撑长时间作战。
亦或者,北方寒冷,南人难以适应北方环境。
即便如此,也颇为牵强。
战马自是重要,可要是说就因为战马就亡国,那断然是不可能。
天气亡国,更是无稽之谈。
汉武帝时期,那不就吊着匈奴打?
几位内阁大学士相视一眼。
都已经是权力巅峰的存在,几人胸中自有一口名为“自信”的气度。
谁也不会真的认为政权居于南方就一定打不过北方,地理位置就决定一切。
不过,内阁大学士有此觉悟,不代表其他人也有此觉悟,要是应对不当,事迹传开,怕是得滋生一大批消极投降派。
大相公韩章皱眉,望向得意弟子。
实在不行,也唯有诡辩。
十余人注目,史官提笔。
江昭面色不变,呵斥道:“言之谬误。”
“愿闻其详。”嵬名漫遇淡淡一笑,颇有得意。
“观使者言行,定是了解中原史书?”江昭问道。
嵬名漫遇点头,并不否认。
中原大地,渊源流长,孕育的文化自有独特魅力。
相比起实行南北面官制度的辽国,夏国甚至更早步入“半农耕半游牧”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