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很生气,但也无可奈何。
宋濂确实有学问,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。
且文坛第一人的身份,还能帮他们安抚读书人的心。
关键是,这么多年下来,朱标确实被培养的很好。
以前马皇后也没有深究,只觉得自己儿子聪明教育也得当,才如此顺利就将他培养成才。
至于另外两个儿子,或许是生性顽劣,不堪造就吧。
虽然作为母亲,这么想自己的孩子很不应该,可除此之外她实在找不到答案了
现在她终于知道,自己冤枉那两个儿子了。
他们享受的教育,区别还是非常大的。
朱标有宋濂教正确的是非观念,朱樉和朱棡则没有,他们两个更多的是受朱元璋的影响。
试想一下,如果没有宋濂坚持己见,朱标会不会也变成朱樉和朱棡那样?
她已经不敢继续往下想了。
虽然这么想很对不起朱元璋,可她认为这就是问题的答案。
再想想其他的皇子,她的心情就更加沉重。
常妃倒是没有想那么多,只是觉得马钰引经据典说的非常有道理。
已经开始想,自家的两个弟弟都那么不成器,大概率就是这个原因。
不行,得好好的教他们,不能让他们成为祸害。
马钰虽然不知道马皇后具体在想什么,但也大致能猜到和皇子们的教育有关。
有一说一,朱元璋的子女成材率是极高的,但出变态的概率也高的离谱。
如果是极个别的,还能说是本性就坏。
这么大批量的出变态,只有一种可能,教育出了问题。
再想想朱元璋对孟子思想的态度,就不奇怪了。
马钰提出教育尺度问题,就是希望能在这方面做出改变。
不求每一个都能成为贤王,起码不要出那么多变态。
这也算是他能为百姓做的为数不多的贡献了。
过了许久,马皇后才清醒过来,说道:
“钰儿,今日你这一席话,使我茅塞顿开啊。”
马钰谦虚的道:“不过是一家之言,能对姑姑有所帮助就好。”
马皇后说道:“太有帮助了……你说想自己学习的事情,我同意了。”
马钰笑道:“谢姑姑体谅……不过,能让马烨去大本堂跟着学习吗?”
马皇后非常高兴,没有任何犹豫的道:
“可以,你能这般为他着想我很高兴,让他跟着你是个正确的决定。”
马钰忽然失落的道:“那也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