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来,以至于一些礼仪言语上的疏失,他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挑刺。
毕竟人非圣贤,孰能无失?
抓大放小,不是原则性的问题都不是问题。
而董允话音甫一落罢,包括丞相在内的一众汉家臣子,脸上所呈皆已是不可抑制的讶然之色。
“一牛拉犁,速度竟能比原来两牛还快?还更省力?”费祎表示不可思议。
杨仪则看着眼前新翻的田垄,不敢确定自己是不是听错了:“这是陛下亲耕?”
天子亲耕乃是邦国重务,每年正月都会举行一次,叫“籍田礼”,以示重农,以此劝农,但那只是仪式性的,与眼下这时节的天子亲耕意义大不一样。
董允笑笑,轻轻颔首。
众人闻言,先是看看眼前这块天子亲耕的新地,复又看向田间来回耕地翻土那十来头黄牛,最后看向已经走远的天子,愕然无语。
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,在耕与战。
这位一鸣惊人的天子,如今能打仗,能打胜仗,却不只想着打仗,而是连事关国本的农事,也真正地给予重视,教人如何不感到惊讶?
这说明这位天子并非是好大喜功,穷兵黩武的激进派,而是跟丞相一般脚踏实地的务实派!
不少人议论纷纷,董允则继续给丞相及众府僚介绍曲辕犁与龙骨水车的优势,还有天子诏令各郡县举荐能工巧匠这些事情。
众臣僚再度慨叹不已。
先帝是务实之人,丞相也是务实之人,今日有资格追随天子与丞相到此地的,纵使不真正崇尚务实避虚,也不可能大庭广众下对表现出务实姿态的天子表达什么异议。
不多时,天子行端走直,不疾不徐地领着龙骧郎们从远处折返。
待天子走近,一众许久未曾见过天子的臣僚这才察觉,天子肤色已不再是昔日久居深宫那种白皙,
而是微微泛起铜色,面颌线条也刀削般利落,整个人阳刚硬朗,颇有些英霸之主的雄浑气象。
丞相整肃衣冠,大袖一敛,率先对着天子躬行一礼:
“陛下亲征临戎,履险蹈危,务耕力农,强国固本,真有高祖太宗之风。
“假以时日,我大汉必是猛士如云,沃野千里,炎汉中兴,真指日可待矣。”
一众臣僚见状亦皆躬身俯首,在相府长史带领下放声齐祝:“炎汉中兴,指日可待!”
塬上往来不息的民夫与兵士们尽皆朝此处望来。
受过丞相与陛下恩惠之人心中难免燃起希望,为之气振,疲惫麻木之人虽仍旧麻木,却也有些人开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