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待天下承平那一日快些到来。
见丞相带头给自己造势,刘禅立时影帝附体,沉容凝色间徐徐出声:
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?但朕之所为,与丞相及诸卿、诸将士积年累月付出的血汗相比,实在微不足道。
“炎汉当兴,兴于所有为大汉呕心沥血的骨鲠之臣,兴于所有为大汉不避斧钺的雄兵猛将。”
说完默默给自己点了个赞。
造型摆得不错。
而另一边,一众汉家臣子皆已是再次瞩目于这位天子身上,久久难移。
天子之言化用了《左传》里的一句『苟利社稷,生死以之』。
何意?但凡利于社稷,就连生死都可置之度外。
不少见过天子写给丞相那封信的府僚,如费祎、杨仪,这时候都想到了信中那句:『倘终不能使社稷危而复安,日月幽而复明,则君王死社稷可也』。
却也有不少赢得有些得意忘形之人,这时候才忽然回过神来,他们之所以能从陇右走到关中,其实没那么顺利。
若非天子赴险蹈危败了曹真,恐怕此次北伐,在马谡失街亭的那一刻起就已然失败。
所以,天子所作所为,真的能用微末之功来形容?说是力挽狂澜恐怕也不为过吧?
“陛下方才匆匆离去,可是彼处发生什么要紧事?”
丞相身后,一位衣锦绣,戴朱缨宝饰之帽,腰白玉之环的五十余岁老臣问道。
刘禅循声望去。
原来是深得先帝厚遇,眼下官位仅居丞相与李严二人之下的大汉车骑将军刘琰。
这位车骑将军在大汉的地位跟简雍差不太多,座谈客而已,没太大理政用兵的本事。
但因为先帝对旧人一直都很厚道,所以地位很高。
先帝驾崩,丞相主政,依然给了他足够的尊重。
每每联名上书,这刘琰的名字总是排在第一位。
但此人结局却是被斩首弃市。
原因很狗血。
只因他家里有个年轻貌美的妻子,唤作胡氏,在某年正月,因年俗惯例入宫朝庆,结果被好姐妹吴太后留在宫中一个多月。
刘琰便觉得他被阿斗绿了。
于是叫小卒拿鞋底抽胡氏的脸,最后将胡氏休弃,赶出家门。
胡氏不甘受辱,把这事告到了有关部门那里,事关国家脸面,有关部门只能把刘琰给刀了。
自此以后,大臣的妻子、母亲入朝庆贺的惯例就取消了。
见天子许久不答,这刘琰还以为是天子不给他面子,顿时有些悻悻不悦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