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她身体的每一部位都将放射出智慧之光,从而把千百万女性的思想和志向化为信息带给整个世界。她将为女性的自由纵情欢舞。在她那里,灵魂的语言将由身体的自然动作给予表达。舞蹈,就其本质而言,最初不就是从人类对自身形体的崇高意识中得来的吗?只有当舞蹈家对人体抱有崇高的理想时,她才会对大自然的一切有形之物具有崇高的见解,才会对天地万物有所认识。这样的舞蹈家不属于某个民族,而属于全人类。
羽筝在周围的一切事物中都看到了舞蹈的基础。舞者的身体所能做出的真实的动作,最初都存在于自然界。这一想法始终萦绕在她心头。在所有能使人得到欢乐、能使灵魂得到满足的运动中,海浪的运动在她看来是最为壮观的。劲风吹过海面,海水涌起层层起伏的波浪。这伟大的波浪运动贯穿着整个自然界,那些山峦也仿佛和大海一样,显现出起伏不平的波浪运动。大自然的一切运动,即使在陆地上,也遵循着波浪运动的法则。波浪涌过万物,树林仿佛也在形成一排排海涛。鸟的飞翔、鱼的游动、兔的跳跃、蛇的爬行,一切能量都在引力和斥力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影响下,通过波浪运动的曲线表现出来。因此,如果想寻找人体物理运动的起点,那么波浪的起伏运动就是一种暗示。舞蹈家要想了解人体运动的节奏,只能到海洋的韵律中去寻找、到大地的脉动中去寻找、到飞禽走兽的生命中去寻找,甚至到原始人类的足迹中去寻找,因为当时的人类活动还同自然界保持紧密的和谐一致。
具备了出众的技术,并不意味着就能使人深受感动。技术只是表现作品的手段,真正俘获人心的是蕴含其中的情感。爱情,乃是芭蕾的艺术之心。对于尚未品尝过情爱甘露的少女,自然也就无法诠释出芭蕾的灵魂。
羽筝此前还不懂什么叫爱情,从来没有人按照世俗的意义给她解释这个词的内涵。在学校采用的舞蹈教材里,“爱情”一词用“旋转”和“纵身”代替。这简直就是锻炼女孩们的想象力。羽筝越是不知道什么是爱,就越是爱得痴迷。在舞台剧情的熏陶下,她开始把爱情当作纯洁的、灿烂的、高尚的东西来崇拜。那是一种远距离的崇拜,一种无言的仰慕,一种对情人的神化。那是一个形象化的密友,一个理想化的恋人,一个有血有肉的幻影。但这幻影还没有名称,没有轮廓,没有皮肤,没有骨骼,没有色彩。一句话,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、停留在理想境界中的情人,是一个化为传奇又止于梦境的幽灵。
窗外的潘神似乎窥探到了羽筝内心深处的隐秘,略带狡黠地吹起了那勾人心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