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已饥肠辘辘。他拿起筷子,毫不客气地大口吃了起来,塞得嘴里满满的。老人带着温情的目光注视着他,不时地给他斟酒夹菜。
他们边吃边聊,很快就谈起了他们共同关心的主题:文学。范增懿学识很渊博,他为鸿影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。他不仅熟悉当代文学的各种流派,而且还知道鸿影闻所未闻的国内外许多作家的典故。他的记忆库就像一个深不可测的蓄水池,蓄满了天上人间的圣水甘露。鸿影集中精力在里面吸取养料。他很佩服范增懿的博闻强识,因此更加仔细听辨他说的每一句话。范增懿看见鸿影如此好学,感到由衷的高兴。这一老一少忘掉了年龄的差异,就像同龄的一对兄弟那样越说越投契。年轻人在老人的仁厚的灵魂里找到了庇护之所,老人则从年轻人的身上感受到了一颗在生命熔炉里燃烧的炽热的心。
他俩互诉衷肠,彼此掏出了许多心里话。范增懿关切地询问鸿影目前有何新作。鸿影在轻描淡写的讲述中透露出一丝苦闷,同时把自己那篇屡遭拒绝的小说递给范增懿过目。老人翻开书稿,仔细地看了起来。他凭着直觉,很快就看出了作品的独特之处。小说中离奇荒诞的情节,展示了一幅人性被权力和地位不断地侵蚀,直至兽化的图景。鸿影巧妙地将现实与虚幻有机地结合起来,在毛骨悚然的情节中透视人们将权力、地位和财富视为最高追求的扭曲的生存态度。镜子的象征,不但具有深刻的文学意蕴,还包含着尖锐的讽刺,无情地鞭笞和批判了弥漫整个社会的追名逐利之风。
范增懿一页接着一页往下翻,看到精彩之处不禁拍案叫绝。他微微伸出舌头,仿佛想舔嘴唇似的,不自觉地显露出内心的惊奇与激动。他边看边满意地自言自语道:
“好……很好!……没错,就该这样写!”
鸿影听到范增懿的赞赏,备受鼓舞,心里充满了喜悦。他从老人闪光的眼神中重新拾获了信心。他想,一个作家的思想能在世上与几个陌生的朋友产生共鸣,这是多么大的福分啊!他会感到多么温暖,而他的力量又会增强多少啊!
范增懿读完小说后,沉思片刻,接着便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和鸿影分享。他不仅肯定了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风格,同时也对情节铺垫和叙述手法提出了许多高明的意见。他说话时显得十分激动,中气十足,嗓音洪亮。鸿影打量着他,感到很诧异。一方面,这个老人的人生已步入了黄昏,然而思维却依然如此之活跃,灵魂似乎永远停留在二十岁;另一方面,大名鼎鼎的卞诗雍正值壮年,却对什么都不感兴趣,什么都不想了解,活在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