幽幽道:“朕观《洪范》此节,与《周礼》“惟王建国,辨方正位”可有相通之处?”
赵晗心头一凛,谨慎答道:“回官家,二者确有相通之处。”
“《洪范》所言:皇建其有极,乃言天子当立中正之道以为天下准则。”
“而《周礼》:惟王建国,辨方正位,则是言王者定都立国,必先明辨方位,以正君臣之位。”
“微臣以为,前者重在立道统,后者重在正名位,然究其根本,皆是强调天子当确立至高无上的权威,使天下有所依归。”
“正如《中庸》所云:非天子不议礼,不制度,不考文。”
“说的好,不愧是朕钦点的探花郎!”
赵祯抚掌而笑,眼下满是赞扬之意,越看赵晗越觉得他身上有储君之风范。
待经史进讲结束后,赵晗正欲开口告退,却见一名侍卫躬身入殿道:“官家,礼部尚书韩大人求见。”
赵祯闻言,脸上的笑意顿时一扫而空,忍不住抬手拧了拧眉头。
韩章来见他,无非就一件事情,劝谏他早日过继宗室立下储君。
“让他回去,朕今日不想见他!”
就在侍卫应声退下之际,赵祯心头一动,眯起双眸,似笑非笑的看向赵晗,“爱卿精通史册,博古通今,依你之见,朕在立储一事上,该如何决断?”
此话一出,赵晗当即怔在原处,心中暗道不妙。
难不成官家自觉动不了韩章,要拿自己这个微薄小官来杀鸡儆猴了?
就在赵晗沉眸思考对策之际,赵祯幽幽道:“爱卿无需拘谨。”
“今日之言,出你之口,入朕之耳,尽管畅所欲言就是。”
“臣真能畅所欲言吗?”赵晗小心翼翼的抬眸看向赵祯。
“君无戏言,若你今日答的合朕心意,朕自不会亏待了你。”
赵晗深吸一口气,在他看来,邕兖二王一个既能力平平又嚣张跋扈。
一个野心过甚,不惜利用宫变谋取皇位,都不是储君的好人选。
至于禹州的赵宗全,赵晗满心不屑。
此人胆小怕事,忘恩负义,不过是运气好让他捡个漏罢了。
为顺利登基,他自愿过继到赵祯名下,不曾想坐稳皇位后。
这厮开始过河拆桥,不顾礼法与太后的脸面,执意要尊生父舒王为皇考,还美名其曰:仁孝。
放眼大周宗室,竟寻不出一个能担大任的贤才。
若手中能有兵权,等官家百年,造反倒也未尝不可。
心中默默权衡一番后,赵晗拱手道:“臣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