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说坊>>大明:伴读万历,我爹张居正!> 第7章 我倒也不是什么坏人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7章 我倒也不是什么坏人(1 / 3)

京城。

东四牌楼。

朝南的这一片,在后来又被称作勾栏胡同。(明代称勾阑,清代称勾栏,这里为了好理解,统一勾栏)

明初,朝廷入不敷出。

朱元璋便建立了“国营青楼”制度,专门吸引富商巨贾消费,被称作“京都十六楼”。

到了永乐年间,朱棣朝廷迁都北京,没有专门设立“官妓”制度,可也沿袭了传统,在勾栏胡同这边设立了“国营青楼”。

后世所说教坊司,实际上都是指的这里。

而真正的正牌教坊司,乃是“官妓”的管理机构。

正牌教坊司的乐人、伶人,基本上是不对外开放的,承担的乃是宫中朝贺、典礼和各项娱乐活动的职责。

当然,名义上说不对外开放,不进行皮肉生意。

可实际操作中,地位低下的乐人、伶人,哪里有力量对权贵反抗?

有权有势,头牌不过玩物尔,所谓艺人便是如此。

老实说,张允修很想见识正牌教坊司,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,还是到了勾栏胡同。

花月居的厢房里头,张允修、张简修、余象斗三人围坐在桌前,身边各有一名姑娘陪着。

场内众人都其乐融融,唯有这余象斗面容苦涩,似乎被逼着来狎妓一般。

张允修靠着一名身材丰腴娘子说道。

“余坊主考虑得如何了?我这报纸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。”

他眯着眼睛,似在威胁。

余象斗乃是建阳书坊如今的掌柜。

明朝中后期,正是出版业兴盛之时,明朝人酷爱读小说杂书是出名的,上到文士,下到贩夫走卒稚童妇女,都是受众。

这就产生了商机。

有眼光底蕴者,如建阳书坊、金陵书坊、文会堂、永顺堂等等。

余象斗此人是个出版业的天才,早早将目光投向了广大底层民众的精神需求之上。

他出版的作品诸如《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》、《北游记》等等,粗制滥造了一些,可量大管饱通俗易懂,许多识字不多的百姓也能够看懂。

张允修想办报纸,必然不是完全以士大夫为目标的,他的目标是面向这些“沉默的大多数”。

找余象斗再合适不过。

厢房花灯闪烁,勾栏娘子身上散发出浓郁的香气,可余象斗一点也没有起色心,反倒是冷汗直流。

张简修有些不耐烦,此刻他怀里正抱着香儿呢,不想跟余象斗浪费时间,拿出锦衣卫的架子来。

“我弟弟问了,你倒是说句话,办报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