访的理由,不然这狭小的文渊阁,他还真不愿来。
“爹爹可知那‘绍圣绍述’?”
“宋哲宗?”张居正紧紧皱眉,没想到幼子会提起这段历史。
“所谓‘通其变,使民不倦’。”
张允修也拽了一句古文,抬眼说道。
“宋神宗之时推行王安石变法,虽有弊端,可却也为大宋补上一口元气,然神宗大行之后,由宣仁太后垂帘听政,党争愈演愈烈,便掀起了元祐更化之变。
旧党不单单废除新政,更是不遗余力的打击新党。”
提到这里,张允修语气颇有些遗憾。
“旧党推行妥协之策,将已然收复之安疆、葭芦、浮图、米脂通通割让予西夏人,以此图一时安定!
再到后来,哲宗亲政,改元绍圣,推行绍述之思想,重启新政,一改往日颓势.”
聊着聊着,张允修竟然给老爹讲起了历史。
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这段历史,张居正自然是耳熟能详,他紧紧皱起眉头看向对方反问说道。
“汝是何意?难道觉得老夫是那司马君实?”
他摇摇头。
“非此即彼之见太过幼稚,王介甫之革新有所裨益,却也有所弊端,元祐更化坏在全盘否定新政,可元祐更化之后,大宋也有休养生息之机。
宋哲宗之绍圣绍述,固然看起来乃是拨乱反正。
可朝廷政令朝令夕改,党争之祸愈演愈烈,推行新政之时又不加变通,对外强硬却无怀柔之策,大行兵戈之事,劳民伤财,也埋下了北宋灭亡祸根。
你可明白?”
若是比什么经济学、科学,张居正还真对这个幼子拍马不及。
可若是聊起历史与改革,他这位元辅先生,则是有一肚子的墨水可说。
然而,张允修却没有接茬,而是反问着说道。
“爹爹也承认党争之祸,也觉得政令朝令夕改之祸?”
“这”张居正给说愣了,按照常理来说,对方应该再引经据典,聊一聊这“绍圣绍述”取得了什么功绩,感慨一下宋哲宗英年早逝,若非如此也不会让宋徽宗这位昏君,断送了大宋江山。
然而,这逆子却直接反问自己。
他颇为不满地说道。
“此乃大宋灭亡缘由其一,更有冗官、冗兵、冗费,更有苟且偷安”
可张居正话还没有说完,张允修却摇头打断着说道。
“这便是对了,大宋亡便亡在优柔寡断,亡在党争不断,亡在政令朝令夕改。”
张居正瞪眼,可对于幼子,如今还是宽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