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错,尤其是结尾处的‘荣华摇落’乃是画龙点睛之笔。”
“吾却觉得……”
不得不说,这些幕客水平着实不错,一个个引经据典,让人信服。
文学这东西,本身就是很主观的。
有些人就喜欢‘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’的豪迈悲壮,有些人则喜欢‘醉后不知天在水,满船清梦压星河’的洒脱浪漫。
就在鲁郃享受麾下幕客们的吹捧之时,一声高亢刺耳的奏报声,在院外响起。
“报!”
“禀别驾,贼人攻城!”
啊?
听到传令兵的禀报,前厅中的五人纷纷一愣。
自打景福元年,杨行密夺取歙州,任陶雅为歙州刺史后,歙州已承平十三年。
十三年无战事,这在乱世之中,是极其难得的。
这也是为何,歙州赋税如此沉重,治下百姓却咬牙坚持,没有选择反抗的原因。
因为哪怕赋税再繁重,好歹不打仗,只要安定,怎么着都能活下去。
宁做太平犬,不当乱世人呐!
整整十三年没有战事,也让歙州上下官员将领心生懈怠。
待回过神后,鲁郃神色紧张地问:“贼人将领是谁,兵卒几何?”
传令兵答道:“将领不知,许是吴越军,兵卒约莫两千。”
听到两千余人,鲁郃先是暗自松了口气,旋即又不可置信道:“两千?”
传令兵如实答道:“西城汪都尉登楼观贼人火把,使点兵术得之。”
点兵术,是古时将校必备的技能之一。
俗话说,人上一千,彻地连天;人上一万,无边无沿。
千万别觉得一千人很少,扎堆站一起的时候,黑压压的一片极其唬人。
而人的眼睛是会欺骗自己的,仅凭短时间的目测,很容易对敌军人数预估造成极大的偏移。
因而,便诞生了点兵术。
所谓点兵术,是一个口诀,亦是一个公式,只需套用公式,便能大致得出敌军人数。
一时间,四名幕客面露怪异之色。
鲁郃更是失笑道:“哪来的夯货?”
不是夯货,又怎会只率不到两千人,就敢来攻打歙县郡城。
当年田頵统兵三万,足足打了一年半,都打不下歙县,两千人就想打歙县,岂不是夯货?
“哈哈哈哈。”
这句话,引得幕客们放声大笑。
鲁郃觉得荒谬,摆摆手:“这等小事,何须上报,让西城守军自行退敌,去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