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州,豫章郡。
“他怎么敢,他怎么敢!”
此时此刻,这位江西新任镇南军节度使,惊怒交加。
钟匡时怎么也没想到,钟延规竟敢引狼入室,投靠杨吴,引吴兵入境。
在他看来,这是他们钟家内部的事儿。
但钟延规却不这么看,自己性命难保,哪还管什么钟家不钟家,况且他心里本就怨恨钟传不将自己立为节度留后,一怒之下,干脆投了杨吴,引兵入境。
这件事,与双方没有对错可言,立场不同罢了。
站在钟匡时的视角,一个养子而已,且两人关系不睦,占据江州之地,显然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,趁机将其除掉,符合他的利益。
而站在钟延规的视角,你都要杀我啊,还跟你讲道义?
错就错在钟传!
没那个本事,就别玩养子这一套,养了也就罢了,还对其厚爱有加,授予江州刺史,这让亲儿子心里什么想法?
须知,江州乃是江西之门户啊,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。
养子制度,在唐朝中晚期以及五代十国十分盛行。
这其中,不乏养子继承大统,比如徐知诰,又比如柴荣等等。
安禄山曾收养养子八千。
八千养子啊,列装一番,就是一支近万人的精锐大军了。
李克用在平定黄巢叛乱时,也曾从军中挑选精锐,收为养子,号称孩儿军,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李存孝、李嗣源。
这股养子的风气源自胡人,魏晋南北朝时传入中原,隋唐时期开始盛行,到了唐朝中晚期,便一发不可收拾。
养子的好处有很多,能增强自身实力,稳固政权,制衡麾下骄兵悍将。
但也有缺点,那就是容易反噬。
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嗣源和徐知诰。
辛辛苦苦一辈子打下的基业,最终便宜了养子。
钟匡时一脚踢翻矮桌,气的暴跳如雷:“这个白眼狼,枉父亲如此信重于他,竟干出这等狼心狗肺之事!”
御史大夫陈象在一旁劝道:“事已至此,多说无益,眼下当务之急,是整兵备战,迎击来敌!”
说起这个,钟匡时更气了:“本王已命人传信危全讽、袁氏叔侄,然这些人却故意推诿,按兵不动,显然是心怀鬼胎,打算隔岸观火,浑水摸鱼!”
“危全讽野心勃勃,早年归降先王,只是迫于形势,并非真心实意。这些年一直扎根抚州,将抚州经营的滴水不漏,暗中发展势力,不过其人还算聪明,知晓唇亡齿寒的道理,所以大王不必担心危全讽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