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所谓的‘科幻’小说,竟然真的像米哈伊尔所说的那样,能够成为小说类型的一个新的分类?
屠格涅夫在感到震惊的同时,虽然他确实还没从米哈伊尔听说过有什么新书的计划,但想了想米哈伊尔之前的创作速度,屠格涅夫还是颇为自信地回复了《世纪报》的老板道:
“放心吧,像这样的小说,米哈伊尔随手就能写出来!到时候写完之后便马上寄给你!”
《世纪报》的老板:“?”
好大的口气!
不过仔细一想,那个俄国人现在仅仅凭他的名字,估计就能吸引到一大堆的读者了。
解决完这件事情之后,虽然巴黎依旧在因为这部小说而喧闹,但屠格涅夫却是已经在着手准备返回俄国的事宜,没办法,屠格涅夫在这边固然装的很爽,也成为巴黎的文学界一位有着不小名声的人物。
但是吧,吹牛逼这种事很多时候还是在熟人们那里吹才得劲,至于更深层次的东西,那就是屠格涅夫十分清楚的知道,虽然他现在在巴黎好像已经是一个人物了,但严格意义上来说,这并非属于他的力量,当米哈伊尔亲自来到巴黎的时候,所有的荣光便全会照射到米哈伊尔身上。
嫉妒倒是谈不上,屠格涅夫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确实很大,但如果可以的话,屠格涅夫还是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作品在俄国乃至别的国家扬名。
因此,回去后就真的要潜心写作一段时间了!同米哈伊尔一起!
而在写作之前,屠格涅夫也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故事,开场白便直接就是:
“在我刚来的时候,整个巴黎记得米哈伊尔的名字的人不会一百个,但当我走后,半个巴黎的人都知道他!”
抱着这样激动的心情,屠格涅夫没过两天便收拾好了东西,而在临走之前,他先是又去跟巴黎的很多先生们打了打交道,特别是此前出言不逊甚至说了许多不得体的话的先生,屠格涅夫更是专门标记,然后主动凑近他们提了提有关《八十天环游世界》以及《我的叔叔于勒》所引起的反响之类的事情。
虽然屠格涅夫的大清算其实挺温和的,也不至于说让人下不来台,但是不少先生似乎还是有些受不了,头一扭转身就走,不过他们自认为孤傲、倔强的身影,在大多数人眼里看来确实跟灰溜溜地逃走没什么区别。
而更多的作家,反倒是殷勤地打听起了米哈伊尔的情况和他对于‘科幻’小说的定义和看法,甚至说有人都表示想成为米哈伊尔的追随者,只为能够学习一下米哈伊尔的创作理念并且将其发扬光大。
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