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火铳的进展顺利相比,开花弹的研制就显得极为不顺利了,在赵士祯的主持下,研制榴弹的工作在文思院和军器监开展了,但是开花榴弹的研制远没有朱载坖想象的那么简单,因为开花弹是一个中空球体,这种球体的铸造难度不小,现在大明的工艺实现起来并不容易。
但是要是采用分体铸造的话,其所用到的空心壳体是由两个分别铸造的半球组成,强度低,承受不了太高的膛压,为了使开花榴弹就必须能承受高膛压,这势必要增加榴弹的外壳厚度,缩减榴弹内部的空间。
这虽然增强了安全性,但却大大减少了榴弹的装药量。炮弹为了安全性增加壁厚,减少黑火药的装药量,那么制作出来的榴弹威力只会相当感人,炸完之后甚至都有可能只是崩成两半,或是完全不会爆炸,其在战场上能够取到的效果,并没有比实心铁球好太多。
除此之外,榴弹的引信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,现在是不可能做出机械撞击引信的,所以赵士祯想的办法是外置引线,所使用的都是最原始的导火索,或是导火管,因此炮兵在使用时还必须提前点燃榴弹上的引信,然后再发射火炮,否则开花榴弹可不会发射之后自己主动爆炸。而这就使得使用榴弹是一件相当危险,并且要抓紧时间的事,因为开花榴弹很有可能会在被发射之前,就在炮管中爆炸了,造成炮毁人亡。
实际上在实验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很多的事故,朱载坖看了赵士祯的奏疏之后,果断召见了赵士祯,否决了赵士祯的这个方案,这种做法引信过于简单落后了,朱载坖要求开发与开花榴弹向配套的弹托、木质锥形信管和炮弹整体铸造技术,至少要造出堪用的开花榴弹来。
朱载坖很清楚,开花榴弹最重要的就是信管,信管可靠的话,这样制造出来的开花榴弹才能够可能可靠,主要是要研究慢燃火药,朱载坖嘱咐赵士祯,时间、钱财都不是问题,但是一定要造出堪用的开花榴弹,而不是急功近利,粗制滥造出来的开花榴弹。
除了此事之外,就是徐渭从倭国发回的奏疏了,本来今年是大计之年,各省督抚都要轮流到京师接受朝廷的审计和向朝廷述职,但是朱载坖免去了徐渭的大计,因为倭国路途遥远,而且现在倭国并不太平,所以朱载坖命令徐渭奏疏上陈即可,朝廷也会派遣御史赴安东都护府查看审计的。
徐渭通过奏疏向朱载坖陈述了现在倭国的情况,随着大明册封倭国国王和倭王自去僭号之后,所谓万世一系的倭国国王在倭国的地位已经是大幅度下降了,而现在倭国的大名们也都是蠢蠢欲动,想要谋求一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