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说坊>综合其他>抗战惊雷> 第二百八十六章 雄心勃勃,回家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二百八十六章 雄心勃勃,回家(3 / 5)

载重机枪的方法。比如拉膛线,就采用了比较原始的办法,对材料的损害更小,精确度却有很大提高。显然,这样的制造流程是难以规模化生产的。

但杨天风也不准备将重狙大量地装备部队,只有有这种威慑武器,能在合适的时机发挥威力便足够了。他目前需要的可是能大规模生产制造的“粗制滥造”的武器,以装备正处在爆兵阶段的新七军。

短期目标和长远计划发生了冲突,这显然令杨天风感到头痛。限于弹药的生产能力,“灭日”突击步枪和65半自动虽然能够生产制造,但并未全力生产,且在一两年之内都将处于囤积备用的状态。

而要研制或仿制步枪,资料当然不是问题,兵工厂现在的技术能力也能满足需要,但新建生产线,并且形成规模化生产,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况且,单发步枪是杨天风注定要在几年内淘汰或替换的武器,现在生产制造,以后废置或改装,便有浪费之嫌。

思来想去,杨天风决定还是保持兵工厂目前的生产状况,不增加新品种,而是对霰*弹枪的生产制造进行产能倾斜,进行扩大再生产。

虽然部队中的霰*弹枪装备过多,对中远程作战的火力有所影响,毕竟其射程最好是在百米之内。但这也不是不能解决的困难,杨天风的设想便是通过增加屠倭电锯和捷克轻机枪的数量,来加强作战时的火力。

欧汉涛对军队如何装备是不太懂的,既然杨天风需要,他就去造,反正是用来打鬼子的。

“制造机器设备,包括给民间企业的,也占了兵工厂的部分产能。但这可能只是短期的,等满足了各方的需求,生产还是要集中到军工上。”

杨天风点了点头,支援友军的军工生产,扶持民间企业,这在另外一方面也会减轻军工厂的压力,为军工发展提供更充裕的资金。更令他感到欣慰的是,八路军也开始换购机器设备,无疑是在加强自身的军工建设了。虽然这些机器设备都是手动操作的,功能不多,效率比较低,但自力更生总是一个很大的进步。

抗战不是某个党派,某些部队的事情;胜利也不是某个人、某个集团的功劳。在这场惨烈的民族解放的战争中,只有爱国主义才应该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和主旋律: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,誓死不当亡国奴,同仇敌忾、万众一心,不畏***血战到底,自强不息、开拓创新……

“呵呵,嫂夫人送饭来了。”杨天风伸手一指,笑着说道:“老欧真是好福气呀!”

欧汉涛有些不好意思,嗫嚅着解释道:“告诉她不要送了,在食堂吃得挺好,她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