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军司令本庄繁宣称:伪“满洲国”的“一切政令”,须经过驻地的日本军部及特务机关许可,方能实行。
1933年3月日本和伪满政府签订“委任经营合同”,将伪满所有铁路及铁路所属全部财产,交给“满铁”。
1933年3月日军攻占热河省后,大举进攻长城各口。东北军曾在长城一带抗击日军,后因蒋介石镇压抗日运动,使日军长驱进犯滦平地区,直逼平津。
1933年5月31日中国国民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《塘沽协定》。根据协定,中国军队撤退至延庆、昌平高丽营、顺义、通州(今通县)、香河、宝抵林亭镇、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,并划上述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地区力非武装区,这样,中国国民政府承认日本占领东三省和热河,划绥东、察北、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区,便利于日本进一步控制整个华北。
1933年7月-10月中国国民政府和日本密谋联合“围剿”滦东抗日武装力龗量,进攻方振武、吉鸿昌率领的抗日同盟军。
1933年10月8日-24日日本为迫使中国国民政府承认“满洲国”,派代表与中方代表在北平、南京、东京多次会谈。国民政府答应与伪满通车、通邮,并禁止一切抗日活动。
1933年12月11日4艘日舰开入福建马江,协同蒋介石军队占领厦门,镇压李济深、蒋光鼐、蔡廷锴在福建成立的抗日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。
1934年3月1日伪满政府和日本政府就伪满实行帝政交换公文。同日,“满洲国”改称“满洲帝国”,溥仪在长春称帝,年号“康德”。
1934年4月17日日本外务省情报部长天羽英二以对记者谈话方式发表对华政策的“非正式声明”,说日本在中国有“特殊地位”,不容许其他国家对华采取共同行动;维持“东亚和平秩序“为日本单独的权力,无须他国干涉;如果中国用以夷制夷的政策,日本唯有加以排斥,如果各国暗助中国抗击日本,日本亦不得不反对。
1934年10月21日日本召开首相、外相、藏相、陆相、海相五相会议,决定调整日华关系,“实现日、满、华三国互助合作”,使中国放弃反日政策,根绝排日运动。
1935年1月22日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在国会发表演讲,说要与中国“亲善”。日驻华使节据此于29日、30日先后会见汪精卫、蒋介石。2月22日,蒋介石发表谈话,认为广田“有诚意”,表示要“制裁反日行为,以示信谊”。其后,汪精卫也表示愿以和平方式解决中日间纠纷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