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发一些人的积极性。”阿梅补充道,“比如有些人知道自己某个方面特别强,可能会主动去帮助别人。”
“没错。”刘好仃点头,“我们还可以设立一个‘导师机制’,让那些在某方面特别出色的员工,带一带其他同事。”
“这样一来,既能提高整体水平,又能增强团队凝聚力。”小周眼睛一亮。
“对。”刘好仃满意地笑了,“接下来,我们就按这个思路来制定具体计划。”
会议结束后,刘好仃回到办公室,窗外已经飘起了细雨,车间屋顶的玻璃反射着水珠的光泽,像是撒了一层碎银。
他拿出笔记本,翻开新的一页,在标题栏写上:“个性化培训计划”。
然后他开始逐条列出:
目标明确:每位员工至少掌握两项核心技能,短板项目必须达标。
小组制推进:按薄弱项分组,每组配一名指导员。
定期反馈机制:每周一次进度汇报,及时调整训练内容。
激励机制:设立“进步之星”、“最佳搭档”等奖项,鼓励良性竞争与互助。
灵活调整空间:允许员工提出修改建议,确保计划贴合实际需求。
写着写着,他忽然停了下来,目光落在昨天小周提到的那个“波动大”的员工——王工。
他记得那人的眼神,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儿,只是还没找到合适的方向。
“也许,这才是真正的挑战。”刘好仃低声自语。
他知道,接下来的培训,不只是技术的提升,更是心态的重塑。
而他自己,也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、调整,才能真正帮到每一个人。
手机震动了一下,是阿梅发来的消息:“刘哥,计划初稿我整理好了,发群里你看下?”
他回了个“好”,然后望向窗外,雨还在下,车间的灯却亮得像星星。
他知道,明天的工作,又要开始了。
可这一次,他不再是孤军奋战。
喜欢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请大家收藏:()深圳玻璃厂打工记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