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转身面对众人:“大家有没有发现,最近客户的留言越来越多?有的说产品不错,有的说服务不行,还有的说根本没人理他们。”
老李哼了一声:“那是因为广告打得太响,客户都冒出来了。”
“没错。”刘好仃点头,“但冒出来之后呢?我们不能只欢迎他们下单,还要欢迎他们说话。”
小王翻着手里的报告:“可问题是,每个部门的理解都不一样。销售觉得客户就是催单对象,客服认为只是处理投诉,市场嘛……好像更关心怎么用客户做宣传。”
“这就是问题所在。”刘好仃拿起白板笔,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流程图,“客户不是从天而降的订单,而是有旅程的人。从第一次接触到售后服务,每一步都可能影响他们的感受和决定。”
他指着图上的几个空白点:“而我们现在的问题,就是在这些节点上,几乎没有人负责。”
会议室安静了几秒。
阿芳迟疑地开口:“那你觉得该怎么改?”
“第一步,建立客户档案。”刘好仃说,“不是简单的联系方式,而是他们的历史订单、沟通记录、偏好建议,甚至是一些细节,比如谁喜欢电话沟通,谁更习惯微信。”
“听起来像大数据。”小王嘀咕了一句。
“不是大数据,是真数据。”刘好仃纠正道,“是我们真正了解客户的方式。”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:“第二步,组建临时小组。由市场部牵头,联合销售、客服和技术,一起做一次全面调研。”
“调研什么?”老李问。
“调研客户到底需要什么。”刘好仃回答得很干脆,“不只是产品功能,还有服务体验、沟通方式、售后响应速度。我们要知道,他们在想什么,而不是我们以为他们在想什么。”
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翻笔记的声音。
刘好仃最后补充了一句:“特别要覆盖西南和西北地区。那里虽然订单少,但客户反馈很真实,也很重要。”
小林悄悄看了他一眼,心里明白,这是在为上次公益走访的结果埋线。
几天后,刘好仃亲自去了几家长期合作的客户公司。
他带上了最新的产品手册,也带上了一个笔记本,准备认真记下每一句反馈。
第一家客户是个做门窗批发的老板,见面第一句话就让他愣了一下。
“你们是不是换了品牌?我听说有个新牌子叫‘XX玻璃’,挺火的。”
刘好仃苦笑:“那就是我们。”
“哎哟,不好意思啊。”老